-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争议
引言:一场股权交易背后的人情与法理
在创业园区的咖啡店里,我曾听过两位创业者的对话。“当年我们三个兄弟凑钱开公司,现在他要把股权卖给外面的人,连个正式通知都没有。”说话的是张哥,眼角有些发红,“我不是图那点股份,就是觉得这么多年的交情,怎么能说断就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股权转让,这个看似冰冷的商业行为,往往裹挟着合伙人的信任、家族的期待、企业的未来,稍有不慎就会从”合作共赢”变成”对簿公堂”。本文将围绕股权转让协议争议展开,从常见纠纷类型到法律适用难点,从典型案例剖析到风险防范建议,带您走进这场”股权交易”背后的人情与法理。
一、股权转让协议争议的常见类型:那些容易踩的”坑”
(一)股权估值分歧:数字背后的信任危机
股权估值是股权转让的核心环节,但也是争议高发区。实践中,转让方常以”企业未来发展潜力”为由主张高价,受让方则坚持”当前资产净值”为基准,双方对”估值方法”的选择往往成为矛盾起点。比如某科技公司,创始人持有30%股权,转让时主张按”用户增长倍数×行业平均市盈率”计算,估值1200万元;而受让方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采用”净资产法”,仅得出500万元估值。更棘手的是”阴阳合同”现象——表面签一份低价协议用于工商备案,私下再签高价补充协议,后期若一方反悔,“哪份合同有效”便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
(二)瑕疵股权引发的连锁反应
所谓”瑕疵股权”,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转让方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比如认缴100万元注册资本只实缴30万元;二是股权已被质押、查封或存在其他权利负担,但转让时未如实披露。去年处理过一个案例:王女士受让某公司20%股权,支付80万元后发现,该股权早在半年前就被原股东质押给银行贷款。银行起诉要求行使质权,王女士不仅拿不到股权,还得和原股东打”赔偿官司”。更讽刺的是,有些转让方甚至会隐瞒”股权代持”情况——名义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转让股权,实际出资人跳出来主张”转让无效”,受让方瞬间陷入”三方混战”。
(三)程序性瑕疵:忽视”小细节”的大麻烦
《公司法》对股权转让程序有明确要求,但很多人总觉得”都是自己人,走个形式就行”,结果栽了大跟头。最典型的是”优先购买权”问题:转让方未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就与外部受让人签约,其他股东得知后主张”同等条件下我要优先买”;或者通知内容模糊,只写”我要转股权”却没写价格、支付方式,其他股东无法判断”同等条件”。还有股东会决议的形式瑕疵——有的股东代签名字,有的未达到法定表决比例,甚至出现”伪造签名”的极端情况。曾有个案例,三个股东的公司要转股权,其中一个股东在国外,其他两人模仿他的签名通过了股东会决议,结果被发现后,整个转让行为被法院认定无效。
(四)违约责任认定:“说好了”不等于”做得到”
协议里写”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全部损失”很容易,但实际操作中”损失怎么算”却争议不断。比如受让方支付了50%款项后,转让方因股价上涨反悔,受让方主张”赔偿预期利润损失”,但法院可能认为”股权转让未完成,预期利润无法确定”;或者转让方已配合办理工商变更,但受让方拖延付款,转让方要求”按日千分之三支付违约金”,受让方抗辩”违约金过高,请求调减”。更常见的是”陈述与保证条款”的履行争议——转让方承诺”公司无未披露债务”,但受让方接手后发现有200万元隐藏债务,这时候是按”违约”追责,还是算”重大误解”撤销合同,往往需要反复举证。
二、法律适用的难点与司法裁判的逻辑:法官在想什么?
(一)合同效力认定:“形式”与”实质”的博弈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是法院审理的”第一关”。根据《民法典》第143条,有效合同需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实践中争议最大的是”违反《公司法》程序性规定是否影响合同效力”。比如未通知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协议是”无效”还是”可撤销”?过去有观点认为”程序违法则合同无效”,但现在主流裁判倾向是:优先购买权受侵害不直接导致合同无效,其他股东可主张”同等条件下购买”,但不影响转让协议本身的效力(除非协议存在其他无效情形)。这背后是对”交易安全”的保护——不能因程序瑕疵轻易否定已成立的合同,否则会破坏市场秩序。
(二)优先购买权:“同等条件”的边界在哪里?
《公司法》第71条规定其他股东”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但”同等条件”到底包括哪些要素?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是基本要素,那附加条件呢?比如受让方承诺”投资500万元支持公司扩张”,这个算不算”同等条件”?法院通常认为,附加条件若具有可量化性(如现金金额)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如资源注入),其他股东需一并满足才能主张优先购买。还有”行使期限”的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规定”通知中载明行使期限的,以该期限为准;未载明的,不少于30日”,但实践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定2000.465.pdf VIP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动作描写).docx VIP
- T CSES 101—2023 大气环境健康风险地图编制技术指南.pdf VIP
-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docx VIP
- 功德碑撰写范文.pdf VIP
- INOVANCE汇川MD600系列紧凑型变频器综合手册-中文.pdf VIP
- 幼儿园大班拼音连线|图片素材打印【幼儿教案】.doc VIP
- JTS_T 226-2021 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docx VIP
- 盒马鲜生“最后一公里”配送路径优化研究—以深圳市3区为例.docx VIP
- 小农水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