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优秀范文精选-黄河在咆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生优秀范文精选-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站在壶口瀑布前,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那奔腾的黄河水如万马奔腾,咆哮着从高处跌落,激起千层浪花,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大地上咆哮了数千年,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兴衰更替,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一、黄河的自然之魂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3%,养育了中国约12%的人口,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黄河的水文特点十分独特。由于流经黄土高原,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些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华北平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泥沙淤积也导致了黄河频繁改道和泛滥,历史上被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春季,冰雪融化,河水上涨;夏季,暴雨频繁,河水暴涨,容易形成洪水;秋季,水量相对稳定;冬季,则进入枯水期。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也塑造了独特的黄河文化。

黄河沿岸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从青藏高原的源头,到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再到华北平原的广袤无垠,每一处都展现着不同的自然风貌。特别是壶口瀑布,黄河水在此处被压缩成一道窄缝,然后从30多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黄河的力量和气势。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早在80万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约6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这些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核心。约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在此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前身。约4000年前,夏朝在黄河流域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诞生。此后,商、周、秦、汉、唐等多个朝代都在黄河流域建都,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河文化丰富多彩。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诸子百家到儒家思想,黄河流域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黄河沿岸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等,都体现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河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黄河的奔腾不息、勇往直前,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黄河的包容万象、海纳百川,体现了中华民族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胸怀;黄河的孕育万物、滋养生命,展现了中华民族仁爱善良、无私奉献的品质。

三、黄河的历史变迁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和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史料记载,从周朝到1949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形成了今天的黄河河道。

黄河的泛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每一次黄河决口,都会淹没大量农田,摧毁无数家园,迫使大量流民背井离乡。这些流民往往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都与黄河泛滥有关。

然而,黄河的泛滥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了应对黄河的水患,古代人民发明了许多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这些工程不仅防洪,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黄河的泛滥也带来了肥沃的泥沙,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粮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拉开了大规模治理黄河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黄河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黄河的水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黄河的环境挑战与保护

尽管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黄河仍面临诸多环境挑战。首先,黄河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断流现象。据统计,1972年至1999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最长断流时间达226天。

其次,黄河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黄河,导致水质恶化。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和工业区附近,黄河的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也威胁着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黄河流域的生态退化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唐纯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