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商贸体系与阿拉伯贸易比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商贸体系与阿拉伯贸易比较

公元7至14世纪,当东方的唐宋王朝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编织起繁荣的商贸网络时,西亚的阿拉伯帝国正以巴格达、大马士革为中心,将贸易的触角延伸至地中海与印度洋。这两大文明的商贸体系,如同东西两端的灯塔,照亮了中古时期的世界经济版图。本文将从地理基础、制度支撑、商品结构、文化影响四个维度展开比较,试图还原这两段交织着财富、智慧与文明对话的贸易史。

一、地理基础:自然禀赋与人为开拓的双重变奏

(一)唐宋:陆海联动的”内河-海洋”网络

唐宋商贸的地理优势,首先得益于其”江河为脉、海洋为翼”的天然格局。唐代大运河的贯通(尤其是永济渠、通济渠的连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串联成网,洛阳、扬州、楚州(今淮安)等城市因河而兴。北宋时,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宋史·河渠志》),仅汴京(今开封)的漕运量便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河岸边的”河市”昼夜灯火,茶肆、货栈、邸店鳞次栉比。

海洋贸易的勃兴则始于唐代,终于宋代达到巅峰。唐代广州已设市舶使,“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波斯、昆仑(今东南亚)等舶,不知其数”(《唐国史补》);宋代更将海岸线开发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段,明州(今宁波)通高丽、日本,泉州连南海诸国,广州接阿拉伯商队。为应对季风与洋流,中国船工发明了水密隔舱、平衡舵,海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岭外代答》),载重可达千吨,比同时期阿拉伯单桅帆船大出数倍。

(二)阿拉伯:沙漠商路与陆海枢纽的”十字交叉”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条件远不如东亚优越:干旱的沙漠占去大半,可耕地仅占2%。但正是这种”缺陷”催生了卓越的商贸智慧——阿拉伯人将沙漠变为通途,用骆驼商队串联起麦加、麦地那、巴士拉等节点。骆驼”日走百程,耐渴半月”的特性,让他们能穿越鲁卜哈利沙漠,将也门的乳香、波斯的丝绸运至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一千零一夜》中辛巴达的故事,正是沙漠商队冒险精神的文学投射。

更关键的是阿拉伯的”陆海枢纽”地位。西边通过红海连接埃及与东非,东边经波斯湾进入印度河流域,南边控制亚丁湾这个”印度洋的咽喉”。8世纪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后,更刻意经营”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波斯湾”水运体系,将巴士拉建成”东方威尼斯”:河面上”满载香料的船从印度来,载着丝绸的船从中国来”(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记载)。这种”沙漠商路+陆海中转”的模式,使阿拉伯成为欧亚非三洲贸易的”中间商”,利润可达数倍甚至十倍。

(三)比较与启示:地理利用的”互补性创新”

唐宋与阿拉伯的地理策略,本质是对各自自然条件的”逆向突破”。唐宋依托丰沛的水系发展内河漕运,又以技术优势征服海洋;阿拉伯则用骆驼征服沙漠,用枢纽位置掌控中转贸易。两者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智慧——当自然条件成为限制时,人类的创造力反而被激发到极致。

二、制度支撑:从管理规则到信用体系的立体建构

(一)唐宋:“官管民商”的分层治理

唐宋商贸的繁荣,离不开一套”官方主导、民间辅助”的制度体系。唐代设市令、市丞管理长安东西市,规定”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唐六典》),但中唐后坊市制度松动,“夜市千灯照碧云”(王建《夜看扬州市》)的景象开始出现。宋代更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汴京”通晓不绝”的鬼市、杭州”买卖昼夜不绝”的瓦子,都需要更灵活的管理。

市舶司是海洋贸易的核心管理机构。北宋在广州、泉州、明州设市舶司,职责包括”阅货”(检查货物)、“抽解”(征收10%-30%的实物税)、“博买”(官府优先采购贵重商品)。为吸引外商,还出台”招诱奖进”政策: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因”提举市舶三十年,诸蕃畏服”,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外商若遇难,官府负责”拯救、存恤、护丧、送还”(《宋会要辑稿》)。这种”服务型管理”让泉州在13世纪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其”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的胡椒多到难以置信”。

货币与信用制度的创新同样关键。唐代”飞钱”(类似汇票)解决了大宗交易的异地兑换问题,北宋”交子”更成为世界最早的纸币。为防止假币,交子铺户”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宋朝事实》)。行会制度也逐渐成熟,汴京有”肉行”“鱼行”“果子行”等200多个行业组织,负责”物价评议、纠纷调解、技艺传承”,相当于早期的行业协会。

(二)阿拉伯:“宗教法+商业惯例”的双重约束

阿拉伯贸易的制度基础,深深植根于伊斯兰教义与商业传统。《古兰经》明确规定”你们当用充足的斗和公平的秤”(6:152),禁止”吃重利”(2:275),强调契约神圣——“当你们缔结盟约的时候,应当履行。”(16:91)这种宗教伦理转化为具体的商业规则:商人必须公开货物质量,禁止以次充好;借贷利息不得超过本金的10%;纠纷由”卡迪”(宗教法官)依据《圣训》裁决,判决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