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暑护理处理规范.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诊科中暑护理处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06

出院标准与健康宣教

目录

01

中暑概述与病理机制

02

急诊快速识别与评估

03

急救降温技术操作

04

目标化护理干预措施

05

特殊人群处理要点

01

中暑概述与病理机制

中暑定义与核心诱因

高温环境暴露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核心体温超过40℃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

01

02

03

04

体力活动强度

高强度运动或劳动(如军事训练、建筑作业)会加速代谢产热,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极易诱发中暑。

个体易感因素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服用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者,体温调节能力更易受损。

环境适应性不足

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如夏季旅游、高温作业)且未经过充分热适应训练的人群,中暑风险显著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失控

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衰竭,皮肤血管扩张不足,散热效率急剧下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高温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触发炎症因子(如IL-6、TNF-α)级联释放,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热损伤与凋亡

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线粒体功能衰竭,细胞内钙超载加速细胞死亡(尤以脑、肝、肾细胞为著)。

凝血功能紊乱

热射病患者常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

病理生理变化关键点

以短暂性、间歇性骨骼肌痛性痉挛为特征,多因大量出汗后仅补充水分而未补钠,导致低钠血症;常见于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

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直立性低血压,核心体温通常<40℃,由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

多见于老年或慢性病患者,因被动暴露于高温环境引发,特点为无汗、高热(>40℃)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谵妄、昏迷)。

好发于健康年轻人,高强度运动后发病,常合并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及肝损伤,病死率可达50%以上。

临床分型标准(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02

急诊快速识别与评估

重点关注血压、心率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中暑患者易出现低血压伴心动过速,需警惕休克前期表现。

循环系统评估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定量评估意识障碍程度,观察是否出现抽搐、谵妄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体征。

神经系统状态

01

02

03

04

优先使用核心体温测量设备(如直肠探头或食道测温),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趋势,避免因体表测温误差延误干预时机。

体温动态监测

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识别早期呼吸性碱中毒或后期混合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

呼吸功能筛查

生命体征监测优先级

重症预警体征清单

中枢神经衰竭

出现昏迷(GCS≤8分)、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姿势,提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严重受损。

01

多器官功能障碍

肌酐激酶(CK)>5000U/L伴酱油色尿提示横纹肌溶解,合并肝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时需启动多学科会诊。

循环崩溃征象

收缩压<90mmHg伴四肢厥冷、皮肤花斑,需考虑冷休克可能,立即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液体复苏。

恶性高热危象

体温>4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伴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指标异常,需启动体外降温措施。

02

03

04

鉴别诊断核心要点

检测血乙醇、水杨酸浓度排除酒精中毒或药物过量,观察瞳孔变化辅助鉴别抗胆碱能药物中毒。

中毒综合征识别

内分泌危象区分

神经系统急症筛查

通过血培养、降钙素原(PCT)检测排除脓毒症,结合流行病学史鉴别脑膜炎等中枢感染。

快速血糖检测鉴别低血糖昏迷,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状腺危象,尤其关注既往内分泌疾病史。

头颅CT排除脑出血/梗死,腰穿脑脊液检查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必要时进行脑电图监测。

感染性疾病排查

03

急救降温技术操作

将冰袋包裹于薄毛巾中,重点放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每15分钟检查皮肤状态以防冻伤,循环更换冰袋以维持持续降温效果。

体表物理降温实施步骤

冰袋/冰毯使用规范

使用32-35℃温水浸湿毛巾擦拭全身,配合风扇促进蒸发散热,尤其关注躯干及四肢近心端,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或体温骤降。

温水擦拭与蒸发降温

对意识清醒的中暑患者可采用冷水(15-20℃)浸泡四肢或全身,持续监测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时停止以避免低体温风险。

冷水浸泡技术

体内降温技术适应证

静脉输注低温液体

适用于核心体温超过40℃的重症中暑患者,通过快速输注4℃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30ml/kg)降低内脏温度,需同步监测电解质平衡及心肺功能。

体外血液冷却技术

针对热射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实现精准控温,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完成。

胃/膀胱灌洗降温

对无法耐受体表降温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采用无菌低温

文档评论(0)

1635567256b8f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