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8万吨/年钛白粉节能降本增效技术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3年9月
概述
1、项目建设背景
攀枝花市钛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钛海公司)位于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马店河片区,于2006年成立,主要从事钛白粉生产,目前金红石钛白粉(硫
酸法钛白)生产能力8万t/a,另有一条5万吨/年高端油墨涂料专用钛白粉后处理生产
线(外购钛白粗品进行包膜处理,不涉及硫酸法钛白生产)。
目前企业8万t/a钛白粉生产线采用渣矿混合生产工艺(渣矿比为7:3),该工艺大
量使用高钛渣,目前高钛渣原料来源不稳定、成本较高,且高钛渣的酸解反应活性低,
酸解反应时使用98%的浓硫酸和蒸汽加热,才能引发反应,蒸汽消耗量大;该酸解反应
还存在主反应温度高(最高温度达到220℃),反应生成的固相物难于浸出,酸解率偏
低(92%-94%),酸解尾气温度高,尾气中硫酸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高,尾气处
理耗碱量大。另外该渣矿混合生产工艺得到的钛液总离子浓度偏低(钛液比重低),钛
液水解时要求的总钛浓度高(200g/L以上),水解前需要对钛液(渣矿混合生产钛液浓
度在180g/L左右)进行浓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
目前企业已自主研发出《低总钛、高铁钛比钛液生产钛白粉》专利技术(专利号
ZL201110347321.5),该专利要求水解钛液的指标为总钛浓度160g/L-185g/L,铁钛比
0.31~0.45。采用该技术钛矿酸解反应的反应活性更高,反应周期比钛渣周期缩短了3-4
小时且不需要蒸汽加热,钛矿酸解反应时所需的反应酸浓度可控制在82%左右,可将废
酸浓缩的浓度由原来的70%降到50%,除了降低蒸汽耗量外,还可实现浓缩后废酸厂内
循环利用,解决了浓缩酸外销难题,提高了废酸的回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钛
矿酸解反应的总钛浓度一般在130g/L左右,铁钛比在0.8左右,该钛液通过净化后再进
行连续结晶和亚铁分离,不需要进行浓缩,即可达到新工艺要求的指标,从而进一步降
低生产能耗。
此外,采用该技术通过对钛液中的亚铁进行结晶分离,钛液中的杂质成分大幅度降
低,可有效减少后续废酸浓缩过程中的结垢和堵塞问题,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可副产
七水硫酸亚铁(24万t/a),实现节能降本增效。
基于此,企业决定实施“8万吨/年钛白粉节能降本增效技术改造项目”,将渣矿混合
生产工艺改为全矿生产工艺,同时副产七水硫酸亚铁。目前该项目已通过攀枝花钒钛高
1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局备案(川投资备【2207-510499-07-02-309007】
JXQB-0113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要求,项目必须按国家
相关规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
部令第44号、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2023年第7号),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
上报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审批。据此,攀枝花市钛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四川省工业
环境监测研究院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我院
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力量、安排人员,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现场踏勘,在
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
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项目特点
(1)该项目在不新增钛白粉产能的前提下,对现有8万t/a钛白粉生产线进行技改,
将渣矿混合生产工艺改为全矿生产工艺,技改工序主要集中在偏钛酸水洗漂洗工序,后
续的盐处理、煅烧、粉碎、干燥等工序保持不变;
(2)该项目利用现有空置厂房,新增设备对酸解后的钛液进行净化(结晶分离亚
铁),副产七水硫酸亚铁24万t/a,净化后的钛液返回钛白生产线水解工序;
(3)技改后酸解工序不再需要蒸汽加热引发反应,反应酸浓度降低至82%左右,
废酸浓缩浓度降低至55%左右,提高了浓缩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能耗及成本。
(4)技改后取消现有的钛液浓缩工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