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47卷第1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7No.1
2025年1月Journalof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25
文章编号:2095-2716(2025)01-0014-09
落花生属植物中共生固氮途径相关基因进化的分析
鲍守同,龙凤,王金朋
(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关键词:落花生属植物;共生固氮;基因家族进化;表达模式
摘要:共生固氮是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来固定大气氮的重要生物过程。尽管对豆
科植物中的共生固氮途径已有一定研究,但落花生属植物中该途径的遗传进化机制尚不明确。
本文通过对花生属植物中共生固氮途径的相关基因进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花生属植物及
外类群植物(葡萄)中存在共生固氮途径相关的5个家族的371个基因,其在落花生属植物中
存在扩张,其中INV基因呈现急剧扩增。多倍化、串联重复及基因丢失事件联合促进了共生固
氮途径相关基因在落花生属植物中的扩张和多样化;多倍化及串联重复产生的同源基因呈现了
趋异的表达模式,暗示古老起源基因的新功能化。研究结果为认识落花生属植物共生固氮途径
相关基因的进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探索生物固氮效率的改良提供了基因组学支持。
9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Q949.751.9
引言
落花生属植物(Arachis)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目豆科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南美洲,包含约100个种,该
属植物为一年生草木,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3]。其中唯一
的栽培种花生(Arachishypogaea)是全球最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种子富含丰富的
脂肪(40~60%)和蛋白质(20~40%)4.5],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5.6,此外其具有优秀的共生固氮(symbiotic
nitrogenfixation,SNF)能力,能够为自身提供必要的氮素营养,促进自身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后续作物种植“。
氮循环对全球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自然界中生物固氮是全球氮循环的主要方式,约占全球氮
肥产量的50%[-9)(每年约5000~7000万吨)。豆科植物作为根瘤菌的天然寄主,能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
瘤并进行固氮,是生物固氮的主要方式“。该体系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氮营养,还可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
力,有效提升后续作物的品质与产量10]。此外,共生固氮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且避免了人工合成氮肥
对环境的破坏。已有研究证实,进行共生固氮途径的能量主要依赖于寄主持续的碳源供应12]。然而,在
落花生属植物中如何通过协调能量和碳源,实现SNF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先前研究已经探索了豆科植物中的共生固氮过程中协调能量和碳源的途径。首先,共生受体激酶(DMI)
能够通过T175磷酸化激活豆类特异性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1(SnRK1)。激活后,进一步SnRK1可以与
转化酶(INV)相互作用,增强其酶活性,从而促进蔗糖水解,为生物固氮提供能量。此外,SnRK1通过磷酸
化苹果酸脱氢酶(MDH)的S242位点,以提高其活性并促进苹果酸的产生作为细菌的碳源。其中SnRK1作为
植物能量调节的枢纽,在植物中通过表达可以平衡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能量需求【13]。SnRK1是异源三聚复合
体,由α亚基(催化活性)、β亚基(调节作用)和亚基(锚定作用)共同组成“。在藜首(Medicago
truncatula)的研究中,王涛等学者发现藜首猎特有的SnRK1可正向调节SNF,从而促进固氮【12]。在大豆(Glycine
收稿日期:2024-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子植物祖先基因组重建与早期关键进化事件研究。
第一作者:鲍守同,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E一mail:baoshoutong2021@163.com.
通讯作者:王金朋,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E一mail:wangj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月季扩展蛋白基因家族鉴定的野蔷薇RmEXPB2基因功能研究.pdf
- 河南省猪圆环病毒4型的分子检测与遗传进化分析.pdf
-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特征及进化分析.pdf
- 猪源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结构基因进化分析及其对TNF_NF-κB通路的影响.pdf
- 甘蓝型油菜BnaSLY1基因进化分析及功能研究.pdf
- 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pdf
- 螺旋果苜蓿组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pdf
- 1株多谱系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pdf
- 1株禽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S1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pdf
- 木珊瑚科Cladopsammia gracilis和Rhizopsammia wettsteini线粒体全基因组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pdf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