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解析试卷及答案.docxVIP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解析试卷及答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解析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字时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交往模式。然而,伴随着技术红利而来的是新的挑战,即“信息茧房”与“回音壁效应”的加剧。个体在网络空间中,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过往浏览记录等,被算法筛选并推送高度同质化的信息,形成封闭的认知环境。这种环境使得个体倾向于接受符合自身观点的信息,排斥对立观点,从而加剧社会群体的极化与隔阂。

信息茧房的形成,与技术设计、用户行为及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相关。首先,算法推荐机制本身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平台算法倾向于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而较少呈现具有挑战性或冲突性的信息。其次,用户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为了节省认知资源,往往会选择性地接触信息,倾向于点击、阅读与自身既有观念一致的内容,形成路径依赖。再者,从社会心理层面看,人们倾向于认同“同温层”内的观点,对“异见”存在天然的排斥或防御心理,这也为信息茧房的固化提供了土壤。

信息茧房与回音壁效应的存在,对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个体而言,长期沉浸在同质化信息中,可能导致认知狭隘、思维僵化,甚至陷入非理性状态。对社会而言,群体极化加剧可能导致社会共识的瓦解,公共讨论的失焦,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在一个信息爆炸但认知日益单一的时代,如何打破信息茧房,促进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研究表明,打破信息茧房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增强个体的“媒介素养”和“信息批判能力”。这意味着个体需要主动寻求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对信息的真伪、立场、偏见保持警惕,并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此外,平台责任也至关重要。通过优化算法设计,引入“信息多样化”原则,增加跨领域、跨观点内容推荐的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同时,营造开放、包容、理性的公共讨论氛围,鼓励不同观点的对话与交流,也是打破信息壁垒的关键。

1.下列对“信息茧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根据原文,下列对信息茧房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原文认为打破信息茧房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数字时代信息自由”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邓禹字仲华,南郡枝江人也。禹美姿容,少有智谋。独与兄邓弘俱学,父闲居,不仕王莽,常田猎于野,禹兄弟随父左右,射鸟兽,以为常。时遭王莽末,天下饥乱,禹乃谓弘曰:“更始(刘玄)虽立,政令不一,百姓无所依,吾兄弟幸得父母余财,今西归洛阳,欲从伯父叔父求仕,如何?”弘曰:“亦何乐于是?且耕于野,不饥寒矣。”禹曰:“不然。夫田渔,兽不能尽,稼不能登,犹无以为生。今四海分崩,兆民涂炭,苟非明主,莫能救也。且行矣,观其会焉。”遂与弘俱西至长安。

会光武帝(刘秀)略定河内,禹乃往归之。光武见之,曰:“先生远来,何以自资?”禹对曰:“愿得剑客三百人,随臣西入长安,必生致单于(匈奴首领)。”帝奇其言,以为偏将军,封陵乡侯。禹为人雄略,身长七尺八寸,容貌奇异,望之不同凡人。帝每与语,自日昃至夜分,常欣然忘食。

后从帝征雒阳,禹军士卒多长安人,皆恋旧土,欲东归。禹乃夜召其将吏,为言王莽之恶,帝德义,及前到长安,宫室、仓库、人物,皆归帝者。众皆说,无复去者。帝尝与禹论诸将才能,及取人方略,禹曰:“萧何(萧何)之遇高祖(刘邦),管仲(管仲)之遇齐桓(齐桓公),乐毅(乐毅)之遇燕昭,皆主明而臣忠也。窃见陛下圣武,思得贤才,此诚天意。”帝深然之。

建武元年,从帝围雒阳。时城中兵强,帝数为所挫。禹乃说帝曰:“古之围城,先去其郭,今强而能守者,必无谷。可挑其饥渴,利兵急攻,破之必矣。”帝从其策,遂破雒阳。论功行赏,禹功第一,封乐乡侯,食邑千户。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闲居,不仕王莽闲居:清闲居住

B.今西归洛阳,欲从伯父叔父求仕求:寻求

C.且耕于野,不饥寒矣且:况且

D.望之不同凡人望:看见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弘俱西至长安俱:一起

B.帝奇其言,以为偏将军以为:认为

C.众皆说,无复去者说:高兴

D.论功行赏,禹功第一论:衡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