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最新初二历史改革开放专题知识点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各国都在谋求经济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增长期,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而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需要抓住机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国内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国需要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进行改革,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二、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概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三)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三、对内改革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开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全国逐步推广。
3.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改革
1.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2.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意义: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四、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我国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2.过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内地:通过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等,对外开放逐步向内地推进。
2.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BS EN 12350-5-2019 新鲜混凝土试验.第5部分:流动表试验.pdf VIP
- BS EN 12350-4-2019 新鲜混凝土试验.第4部分:密实度.pdf VIP
- BS EN 12350-5-2019 Testing fresh concrete Part 5:Flow table test 新拌混凝土试验第5部分: 流动台试验.pdf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pdf VIP
- 重庆文理学院,校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复习题1.doc VIP
- 重庆文理学院,校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选复习题2.doc VIP
- BS EN 12350-6-2019 Testing fresh concrete Part 6:Density 新浇混凝土试验第6部分: 密度.pdf
- 交叉配血标本采集流程.pptx VIP
- BS EN 12350-2-2019 新鲜混凝土试验.第2部分:塌陷试验.pdf VIP
- 2025年大学校园二手市场调研报告.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