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桃蛀螟、粘虫的识别.pptxVIP

玉米螟、桃蛀螟、粘虫的识别.ppt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螟、桃蛀螟、粘虫概述这三种农作物害虫对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它们分别以玉米、桃树和多种农作物为目标,危害农业生产。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和危害表现至关重要,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AL作者:侃侃

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经常危害玉米作物的害虫。它以玉米幼嫩部位为食,给玉米植株带来严重损害。了解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是一种小型的夜蛾。成虫体长约10-15毫米,翅展20-30毫米。前翅灰白色或淡黄色,有数条暗色横纹;后翅为灰色。幼虫体长15-20毫米,头部褐色,身体淡黄色,表面有细小暗点。

玉米螟的生活习性1时间活动玉米螟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于土壤或植株内部。2产卵习性雌蛾会将卵产在玉米叶片背面或茎部,以保护卵免受自然灾害。3取食行为幼虫开始取食玉米叶片,后期则钻入玉米穗内取食更为丰富的食物。4越冬形态玉米螟通常以蛹或幼虫的形式在土中越冬,等待下一个生长季的到来。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植株受害玉米螟的幼虫能在玉米植株上钻孔、挖掘通道,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叶片受害幼虫取食玉米叶片,造成星星点点的小洞,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枯萎。穗穗受害幼虫可钻入穗内取食,导致玉米穗不饱满、粒产量降低。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利用灯光、性信息素诱杀等物理方法有效阻止玉米螟成虫的交配繁衍。同时可采用田间拔除受害植株等机械防治手段。生物防治引进天敌昆虫如小黄姬蜂等天敌天敌捕食玉米螟幼虫,有效降低种群密度。种植能吸引天敌的伴生植物也很重要。化学防治对玉米田适时喷洒杀虫剂,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玉米螟使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措施。选用低毒、高效、环保的药剂非常关键。

桃蛀螟桃蛀螟是一种在桃树上广泛分布的害虫,主要危害桃树果实。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于有效防控桃蛀螟至关重要。

桃蛀螟的形态特征体型和外表桃蛀螟成虫为中等大小的褐色蛾类,翅膀上具有独特的斑纹图案,外观相当漂亮。幼虫特征桃蛀螟的幼虫身体细长,呈淡黄色或浅褐色,头部较大,身上布满细小的黑色斑点。蛹期特征桃蛀螟的蛹呈褐色,有明显的突出部分,外表坚硬,藏于枝条或叶片下。

桃蛀螟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桃蛀螟成虫主要在傍晚和夜间活动,白天则隐藏在树叶或树皮下避光。交尾产卵成虫交尾后,母蛾会寻找桃树嫩枝或果实的缝隙产下数颗卵。卵粒呈淡绿色,数量一般在50-150颗。寿命周期从卵到成虫的生活周期约为30-45天,一年可发生2-3代。幼虫经历4期蜕皮,最后一期则会在桃树枝条或果实内越冬。迁徙飞翔成虫具有一定的迁徙能力,可以飞行数公里寻找新的觅食和产卵场所。

桃蛀螟的危害症状树叶被害桃蛀螟幼虫会钻入叶片内部产生大量不规则的吞食洞。受害叶片初呈暗绿色,逐渐变黄枯萎。果实被害桃蛀螟幼虫钻入果实内部,在果肉中部蛀食,造成果实内部腐烂。受害果实表面有不规则的孔洞。树枝被害桃蛀螟幼虫也会在树枝内部蛀食,导致枝条枯萎断裂。严重时可造成树体死亡。

桃蛀螟的防治措施及时监测定期检查果园和果树,及时发现桃蛀螟危害迹象。这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损失。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摘除受害果实、修剪受害枝条等物理防治方法,可以减少桃蛀螟种群。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绿色食肉性步行虫,可有效控制桃蛀螟数量。此外还可使用微生物农药。

粘虫粘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能危害多种农作物。了解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危害症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

粘虫的形态特征粘虫又称冬眠蛴螬,是一种体型肥大、呈现黑灰色的蛾类幼虫。它们的特点是身体平滑、无毛、头部小,身体呈现S形弯曲。粘虫的头部及腹部都有黑色斑点和斑纹,影响它们的伪装能力。

粘虫的生活习性觅食活动粘虫白天多在作物上活动,夜间进行觅食活动,尤其是在颜色与作物颜色相似的情况下很难被发现。集群生活粘虫喜欢集群生活,常以团块的形式出现在作物上,这种集群行为有利于相互防范和捕食。防御行为当受到外界干扰时,粘虫会迅速蜷缩或者掉落从而逃脱危险,这是其重要的防御行为之一。

粘虫的危害症状叶片受害粘虫主要危害作物的叶片,会在叶片上留下大量的粘液和排泄物,导致叶片变形枯萎,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植株倒伏粘虫大量危害作物根系和茎秆,使植株腐烂软化,严重时会导致整株倒伏。产量大幅降低粘虫的大规模危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严重时可达到50%以上。影响品质粘虫在作物表面留下的粘液和排泄物会污染作物,影响其风味和商品价值。

粘虫的防治措施1预防性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遗留果实,消除粘虫孳生源。适当调整种植时间,避免粘虫高发期。2物理防治采用诱集灯、粘虫板等机械手段,减少成虫数量。在果园修剪树枝,增加光照,不利于粘虫生存。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小瓢虫、寄生蜂等,有效控制粘虫种群。种植一些花卉植物吸引天敌。4化学防治针对不同发生期,选用安全高效的农药进行喷

文档评论(0)

ycl4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