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
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
所致心脏病的终阶段,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目前流行
病学调查发觉,心力衰竭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一位病因。心
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惊慌
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
重塑中起关键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挡甚至逆转
心室重构是治疗C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应用神
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惊慌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B一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惊慌素受体拮抗剂(ARB)
等治疗,临床中胜利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
情的发展。尽管如此,心力衰竭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而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历
代医家积累了很多珍贵阅历,特殊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
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
中医病名溯源
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
心阳鼓动无力,血液循行不畅,不能濡养周身,渐渐引起脏
腑功能失调,甚至脏腑功能衰竭的一类危重症候群。临床上
以心悸怔忡、喘促、水肿、瘀血、尿少等为主要表现。
古代中医即有心衰之病名,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
金药方•心脏门》,该书载“心衰则伏J宋《圣济总录•心脏
门》中有“心衰则健忘”;《医参》中亦有“心主脉,爪甲不
华,则心衰矣J《内》虽无心衰病名,但有诸多关于心衰
临床表现及病机的论述,并名之曰水:如《素问•平人气
象论》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足胫肿曰水。”《素
问•逆调论》亦曾问及:“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者,有不得卧
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而息有音者,
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
然?”此文所明心衰呼吸困难的种种表现,与美国心脏学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有极为相像的描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明确提出“心水”之
名,从其症候表现看,即是今之心衰。如“心水者,其身重
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月口,”又如“心下坚,大
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J另如《丹溪手镜•肿胀》指出:
“短气不得卧为心水《石室秘录•嗤病治法》道:“人有气
喘不得卧,吐痰如泉涌者,舌不燥而喘不甚,一卧则喘”是
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论述;关于心衰心悸怔忡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云“怔忡……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
心:古人对全心衰亦有论述,如《圣济总录》“若患此疾,
肿亦不常定,或先手足面目浮肿,或先腰肋微肿,或先手足
小肿,其侯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无日再发,亦以小
便通涩为侯,积渐变成洪肿……此由肺胀甚,即喘如牛吼,
坐卧行立不得,或中夜后气攻胸心,重者一年两年方死,有
一月两月死者”,是对肺心病全心衰的症状,发展及预后的
论述。
中医康复学内涵
中医学中没有“康复”这一名词。但据《尔雅》释云:
“康,安也;复,返也二说明康复有复原平安或健康之义。
我们认为: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运用中药以及其他多种
法和手段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进
行康复的学科,谓之中医康复医学。其与现代康复医学的明
显不同点在于,它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不过,其
目的与现代康复医学是一样的,即主要是消退或减轻患者功
能上的缺陷,帮助患者在其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
地复原生活和劳动实力,使其身体能复原或改善。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根本目的在于复原
心主血脉的功能。首先应分清标本虚实,先从祛邪入手,治
以芳香温通,宣痹通阳,豁痰通络,活血化瘀等法。然后扶
正固本,治以滋阴益肾,益气养阴,温阳补气等补法,必要
时则标本兼顾,攻补并施,如理气活血,益气活血等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