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文化传承密码
演讲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文化传承密码
02
家庭月饼制作的实践路径:从跟做到创造的全流程解析
03
社会研究维度:家庭月饼制作的多维观察与分析
04
教育价值与实践建议:让传统在孩子手中活起来
05
总结:家庭月饼制作——传统传承的微型引擎
目录
2025小学中秋节家庭月饼制作社会研究课件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文化传承密码
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节日中的家庭文化传承密码
作为一名深耕教育领域十余年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我始终关注传统节日在当代家庭中的存续状态。2023年中秋,我带领学生开展家庭节日仪式观察课题时,有个孩子在报告中写道:妈妈说现在月饼都是超市买的,她小时候外婆会带着全家做五仁月饼,花生要一颗一颗剥,芝麻要在铁锅里炒得噼啪响。这段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我对传统节日教育的思考池——当工业化食品占据主流,家庭手作月饼这一曾普遍存在的节日仪式,正逐渐成为部分家庭的文化记忆碎片。
中秋节的文化内核:从祭月到团圆的千年演变
要理解家庭月饼制作的社会价值,需先回溯中秋节的文化基因。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祭月)的礼制;唐代《开元天宝遗事》中八月十五夜,曲江间多有盛宴的记载,标志着节日从祭祀向世俗欢庆的转变;至宋代,《东京梦华录》明确记录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市人争买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至于饮食果子,中秋夜节物,卖新酒、熝蟹、螯猪、羊、鸡、兔、鹅、鸭、鱼、肉、瓜、李、姜、豉、芥、辣、萝卜、油饼、蜜煎、香药、果子,其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此时月饼虽未明确命名,但节物中已包含手工制作的应景食品。
元代以后,月饼正式成为节日核心符号。《西湖游览志余》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这一时期的月饼制作完全依赖家庭手作,从选料到成型皆由家庭成员协作完成,其过程本身就是团圆的具象化表达。
家庭月饼制作的社会研究价值:微观视角下的文化传承
2024年我联合社区开展的城市家庭中秋仪式调查显示:在120个样本家庭中,仅有28%的家庭保留手作月饼习惯,其中76%的受访者表示主要为孩子体验传统;62%的非手作家庭认为超市月饼更方便,但89%的家长认同如果孩子有兴趣,愿意一起尝试。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矛盾:传统技艺的工具价值(解决节日食品需求)虽在弱化,但其文化教育价值(传递情感、培养技能、延续记忆)正被重新发现。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月饼制作不仅是劳动实践,更是观察社会文化的微型窗口。通过参与选材(了解食材产地与时令)、协作(体会家庭分工)、成品分享(感知社区联结),能让抽象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经验。正如人类学家项飙所说:附近的消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家庭手作这类附近的实践,恰恰是重建人与传统、人与他人联结的有效路径。
02
家庭月饼制作的实践路径:从跟做到创造的全流程解析
家庭月饼制作的实践路径:从跟做到创造的全流程解析
2022年中秋,我在班级发起家庭月饼工作坊,要求每个家庭选择一种传统月饼流派(广式、苏式、潮式等),记录制作过程并撰写观察日记。三年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参与的三阶实践法,既保证安全性,又能充分激发参与感。
前期准备:文化认知与材料适配
流派选择与文化溯源
建议家庭根据地域文化或家族传统选择月饼类型:广式月饼(糖浆皮+转化糖浆)适合南方家庭,其回油过程(烘烤后放置2-3天油脂渗透使饼皮更软)能直观展示食物的时间魔法;苏式月饼(水油酥+油酥的分层工艺)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家庭,折叠酥皮的过程可类比中国建筑的飞檐,讲解层叠之美;潮式月饼(朥饼)以猪油为特色,可延伸讨论传统饮食中的动物油脂使用;云南鲜花饼则能结合本地花卉资源,强化一方水土养一方味的认知。
前期准备:文化认知与材料适配
食材选择与安全把控
小学生参与制作时,食材需满足易操作、可观察、低风险原则:
面粉:优先选择低筋面粉(苏式)或中筋面粉(广式),避免高筋面粉的强筋性增加揉面难度;
油脂:推荐黄油或动物油(如猪油)替代部分植物油,其香气更易被儿童感知;
馅料:自制馅料优于市售(如莲蓉、豆沙),可提前浸泡豆类(红豆需浸泡6小时以上),让孩子参与浸泡、蒸煮、翻炒过程,观察豆子变泥的物理变化;
工具:使用硅胶揉面垫(防粘且安全)、儿童专用面团分割器(钝头设计)、模具选择木质或食品级塑料(避免金属锐边)。
制作过程:分工协作与细节观察
以广式月饼制作为例,可设计家庭分工卡,让孩子根据能力选择岗位:
|岗位|工作内容|适合年龄|观察重点|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