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xVIP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是指()

[2分]

A:

B:

C:

D:

答案:B:

2.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其大量的随葬品中将不会出现()[2分]

A:坚致如雪的白瓷

B:精雕细琢的玉器

C:图案精美的丝绸

D:熠熠生辉的青铜器

答案:A:坚致如雪的白瓷

3.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当时主要应用于()[2分]

A:灌溉

B:制瓷工

C:冶铁

D:纺织

答案:C:冶铁

4.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2分]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晚上“市”门紧闭

答案: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5.一位中国古代的妇女,她已经能够在分散于宅屋之间和城郊乡村等地的“市”里购物,还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这位妇女最有可能是生活在()[2分]

A:汉代

B:六朝

C:唐代

D:宋代

答案:D:宋代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当时实行坊市制

B: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C: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D:作者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答案:D:作者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7.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2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8.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产生的时间是在()[2分]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9.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迅速的企业有()

①烟草业②纺织业③火柴业④面粉业[2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②④

10.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2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①②

11.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2分]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面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答案: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2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答案:B:三大改造的完成

1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2分]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答案: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4.下图中,较正确地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2分]

A:

B:

C:

D:

答案:C:

15.《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2分]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

文档评论(0)

151****72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