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研文学古代汉语练习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考研文学古代汉语练习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考研文学古代汉语练习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人、木、止”等字的造字方法是______造字法。

3.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的______、______和使动用法。

4.“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中的“轫”字是______义词。

5.“兵者,诡道也”中的“兵”字在句中活用为______。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惑”字是______。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______原则。

8.《诗经》中主要采集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的诗歌。

9.文言文特殊句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属于______句。

10.“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中的“之”字在句中作______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通假字

2.词义扩大

3.被动句

4.文言虚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古今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

2.简述判断句的常见标志。

3.简述“者”、“所”作助词的用法区别。

4.简述《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2.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论述题(15分)

论述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的普遍性及其语法意义。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2.象形

3.活用,使动用法

4.形

5.名词活用为动词

6.代词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察-清澈,明察。此句意为水太清澈没有鱼,人太苛刻没有朋友。说明事物要有度,过于极端反而不好。体现了“度”的原则,即凡事要有一个恰当的限度,过犹不及。故答案为“度”。

8.风,雅,颂

9.判断句

10.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通假字: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通假字分为“通假字”(本字不存)和“古音通假”(本字或存或亡,但音同或音近)。通假字是古今字、异体字之外的一种用字现象,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用字方式。

2.词义扩大:指一个词原有的意义范围缩小,引申出新的、更广泛的意义。这是词义演变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例如,“臭”本义指“气味”,后引申指“臭味”,再扩大指“各种气味”。

3.被动句:指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发出者。文言文中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志:①用“为……所……”结构,如“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用“见……于……”结构,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用“被”字(汉代以后逐渐增多);④用“于”、“见”、“见……于……”等表示被动意义;⑤动词本身具有被动意义,如“兵挫地削,亡国丧师”中的“挫”、“削”。

4.文言虚词:指在古代汉语中不表示实在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表示语法意义或辅助说明语气的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如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关系、语气等。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以、于、而、何、其、乃、则、焉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古今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有:①词义扩大,指词义的范围由窄变宽。如“臭”本义指“气味”,后引申指“臭味”,再扩大指“各种气味”。②词义缩小,指词义的范围由宽变窄。如“禽”本义指“鸟类和走兽的总称”,后缩小指“鸟类”。③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原来的意义转移到另一个意义。如“牺牲”本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后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指词义在褒贬意义上发生变化。如“爪牙”本义指“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引申为比喻“坏人的党羽”,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⑤词义的增减,指词义在演变过程中增加或减少某些意义。如“信”本义指“诚信”,后增加“书信”的意义。

2.判断句的常见标志有:①句中有判断动词“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项燕,楚将,故楚人”。②句中有“为……所……”结构。如“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此非曹孟德之兵也,乃仁义之师也”。③句中有“乃

文档评论(0)

138****9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