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引言
分娩,作为女性生命中一段独特而神圣的旅程,往往伴随着喜悦与期待。然而,在这一过程的尾声,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却如同一枚隐匿的定时炸弹,可能迅速将喜悦转化为危机。产后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其危害更为凸显。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产后出血的防治依然是产科临床实践中的核心课题。本指南旨在系统梳理产后出血的预防策略与规范化处理流程,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实用、严谨的专业参考,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不良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与流行病学概况
(一)定义
产后出血通常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毫升,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毫升。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实际中对出血量的估计往往偏低,因此,对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的产妇,即使估计出血量未达到上述标准,也应警惕产后出血的可能。此外,产后24小时至产后6周内发生的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其原因和处理与早期产后出血有所不同,本指南主要聚焦于早期产后出血。
(二)流行病学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地区、人群、诊断标准及医疗条件而异。据统计,全球范围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15%。尽管大多数产后出血病例经过及时处理可获得良好结局,但严重产后出血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子宫切除、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元凶。因此,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知,加强预防和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二、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
产后出血的病因复杂,临床上常将其归纳为以下四大类,便于记忆和快速识别,即“四大原因”(TheFourTs):子宫收缩乏力(Tone)、胎盘因素(Tissue)、软产道损伤(Trauma)和凝血功能障碍(Thrombin)。
(一)子宫收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70%-80%。任何影响子宫肌纤维正常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常见因素包括:
*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
*产程延长或急产
*子宫肌壁损伤(如剖宫产史、肌瘤剔除史)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力消耗过多
*应用过多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
*全身急慢性疾病(如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二)胎盘因素
胎盘娩出异常或残留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约占20%。包括:
*胎盘滞留:胎盘剥离后未能及时娩出。
*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绒毛不同程度地附着或侵入子宫肌层。
*胎盘胎膜残留:部分胎盘小叶或胎膜残留在宫腔内。
(三)软产道损伤
包括会阴、阴道、宫颈甚至子宫下段的裂伤。多发生于:
*胎儿过大、胎位异常、急产或产力过强
*手术助产(如产钳、胎头吸引)操作不当
*会阴保护不当或会阴切开指征、时机掌握欠佳
*产妇自身软产道组织弹性差或存在瘢痕
(四)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少见,但病情凶险,可迅速发展为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可分为:
*妊娠期合并凝血功能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
*妊娠期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等)
*大量输血输液后导致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三、产后出血的预防策略
预防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关键。应贯穿于产前、产时和产后各个阶段,采取综合性措施。
(一)产前预防
1.风险评估与管理: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风险评估,识别高危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既往产后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对高危孕妇,应提前制定分娩计划,选择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并做好充分的输血和急救准备。
2.纠正贫血:孕期积极治疗贫血,改善孕妇一般状况,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3.健康教育:向孕妇及其家属普及产后出血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预警信号,以便及时沟通。
(二)产时预防
1.第一产程管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产程过长或过短。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鼓励产妇进食进水,保持体力。
2.第二产程管理: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避免过度屏气。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规范操作,避免软产道损伤。对于高危产妇,可考虑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3.第三产程管理:这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
*积极处理第三产程(ActiveManagementoftheThirdStageofLabor,AMTSL):包括:
*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静脉或肌内注射缩宫素(常规剂量为10单位)。
*有控制地牵拉脐带,在确认胎盘已剥离后娩出胎盘。
*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以促进收缩。
*延迟钳夹脐带:对于无特殊情况的新生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