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操场施工工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塑料操场施工工艺

作为在运动场地施工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匠头”,我常说:“塑料操场不是简单的‘铺橡胶’,它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工程。从地基到表层,每一层都像给孩子织毛衣——针脚密了扎人,松了漏风,得讲究个‘恰到好处’。”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这门手艺的门道,从前期准备到验收交付,把“塑料操场怎么建”这点事儿掰开揉碎讲清楚。

一、施工前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工作是地基中的地基

塑料操场的类型不同,施工工艺也有差异。常见的透气型、混合型、全塑型,本质都是“多层复合结构”,但材料配比和工艺细节各有讲究。比如透气型更适合南方多雨地区,因为底层有透气孔;全塑型则常用于专业运动场,弹性和耐候性更强。不过不管哪种类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都是“重头戏”,容不得半分马虎。

1.1场地勘测与图纸核对

接到项目后,第一步是带着测量仪“遛场”。得把场地的长、宽、坡度、排水方向全测准了——比如标准400米跑道的弯道半径、直道长度,差个几厘米都可能影响后续铺设。同时要对照设计图纸,看看有没有地下管线、消防井这些“隐藏障碍”。有回在某学校施工,挖到一半发现地下有废弃的水管,多亏前期勘测时用雷达扫了一遍,不然返工得砸掉半片操场。

1.2材料选型与配比测试

材料是塑料操场的“血肉”。主材料一般是PU(聚氨酯)胶水、EPDM橡胶颗粒、硅PU弹性层这些。但不同气候、使用频率的场地,材料配比得“量身定制”。比如北方冬季寒冷,胶水得加抗冻剂;小学操场跑跳多,橡胶颗粒要选更软的中颗粒(2-4mm);中学操场有足球训练,得用稍硬的小颗粒(1-3mm)。进场前必须做“小样测试”:取少量胶水和颗粒搅拌,在小木板上刮涂,测它的固化时间、拉伸强度、粘结力。有次遇到一批胶水固化太快,刮涂时还没铺平就硬了,幸亏小样测试及时换了供应商,避免了大面积浪费。

1.3设备调试与人员培训

施工设备就像“武器库”:双轴搅拌机得检查搅拌叶片是否磨损,否则颗粒和胶水拌不匀;摊铺机的履带要校准水平,不然摊铺厚度不一致;喷涂机的喷嘴得用酒精泡透,防止堵塞。人员培训更关键——刮胶的师傅得知道“手法要稳,速度要匀”,夏天30℃以上施工,胶水20分钟就会初凝,必须“人停料不停”;划线工得记清国际田联的尺寸标准,400米跑道的分道宽是1.22米,误差不能超过2mm。

二、基础层处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关键

塑料操场的“命”,一半在基础层。很多人觉得“基础不就是水泥地吗”,其实大错特错。我见过太多“表面平整,底下空鼓”的地基,最后导致塑胶层开裂、脱层。基础处理得“三步走”:查、补、养。

2.1原基础检查:用“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儿

原基础一般是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首先用3米靠尺测平整度——间隙超过3mm的地方得标红;用小锤敲,听声音判断有没有空鼓(空鼓声发闷,实的地方清脆);测含水率,水泥基础得等28天养护期过,含水率低于8%才能施工(用含水率测试仪一贴,数值高了像“闷葫芦”,绝对不能急着铺胶)。有年夏天接了个急活,甲方催着开学前完工,结果基础含水率9%就开始铺,三个月后塑胶层大面积鼓包,最后只能铲了重铺,损失惨重。

2.2基础修补:“小伤不治,大患难除”

检查出的问题得“对症下药”:平整度差的地方用打磨机磨平,凹坑用环氧修补砂浆填(记得分两次刮,第一次填实,第二次收平);空鼓的地方要砸开,清掉浮灰,重新浇筑混凝土(新旧结合处要凿毛,刷界面剂);裂缝超过2mm的,得切V型槽,塞弹性密封胶(像给伤口贴创可贴,得留够伸缩空间)。有次在老校区施工,地基有处5米长的收缩缝,没处理直接铺胶,结果冬天降温一收缩,塑胶层跟着裂开一道缝,学生跑步差点绊倒。

2.3基础清洁:“一尘不染”才能“亲密无间”

最后一步是给基础“洗澡”。先用扫帚扫净浮土,再用吹风机吹掉角落的灰,接着用高压水枪冲(注意别冲坏修补的地方),等完全晾干后,用吸尘器吸一遍——这时候蹲下来看,地面得能照出人影儿。要是有油迹,得用专用除油剂擦(我常用洗衣粉水加钢丝球,便宜又管用),否则胶水粘不住,像“贴墙纸没刷胶”,准脱层。

三、材料铺设:“层层叠叠”里的技术与温度

基础处理好了,就进入最核心的“铺胶”环节。这一步像“包饺子”——皮要薄厚均匀,馅要饱满实在。从底胶到面胶,每一层都有“讲究”。

3.1底胶(粘结层):“看不见的隐形守护者”

底胶是塑胶层和基础的“粘合剂”,厚度一般1-2mm,用量0.8-1.2kg/㎡。调配时,胶水和固化剂的比例得严格按说明书(比如10:1),搅拌要顺时针转3分钟,逆时针转2分钟(让气泡跑出来)。摊铺时用橡胶刮耙,从场地一端往另一端推,遇到边缘用小刮板补。铺完后得检查有没有“漏涂”(漏了的地方像“补丁”,后期肯定脱层),还要测粘结力——用拉拔仪在边角处测,数值得大于0.5MPa(相当于能吊起半吨重的东西)。我常跟徒弟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