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绘画艺术风格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绘画艺术风格演变

站在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前,青绿色的山峦在绢帛上起伏如浪,十二米长卷里藏着少年王希孟对山河的炽热;转身看到敦煌莫高窟第172窟的《西方净土变》,盛唐画工用金粉勾勒的飞天衣袂,至今仍在千年的尘埃里轻盈飘动。这两幅跨越三百多年的画作,恰似唐宋绘画艺术的两枚印章——唐画如酒,浓烈奔放;宋画似茶,清醇幽远。从初唐的人物画肇兴,到盛唐的壁画巅峰,再到两宋的山水、花鸟、文人画三足鼎立,唐宋绘画用八百年光阴完成了一场从”形”到”神”、从”匠”到”艺”的华丽蜕变。

一、唐代:盛世气象的视觉诗章

1.1人物画:从”以形写神”到”画外有画”

初唐的画坛,像是刚苏醒的盛唐气象的预演。阎立本的《步辇图》里,唐太宗端坐在步辇上,衣纹用细劲的铁线描一笔不苟地勾出,连衣褶的转折都带着帝王的威严。画中吐蕃使者禄东赞的面容,高鼻深目却神态恭谨,这种对不同人种面部特征的精准捕捉,让后世学者惊叹:原来初唐画家已经掌握了”写形”的极致。但真正让唐代人物画超越前代的,是吴道子。这位被尊为”画圣”的匠人,在长安景云寺画《地狱变相图》时,竟让满城屠夫罢市——他笔下的鬼卒虽无具体的刀枪,却用扭曲的肢体、翻卷的衣纹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这种”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画法,把人物画从”形似”推向了”神似”。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唐代人物画的另一座高峰。第321窟的《宝雨经变》里,供养人的衣饰用石青、石绿、朱砂层层晕染,裙摆上的折枝牡丹每片花瓣都有深浅变化;第103窟的《维摩诘经变》中,维摩诘居士斜倚胡床,眉峰微蹙,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连眼尾的皱纹都在诉说着”辩才无碍”的智慧。这些壁画的画工多是无名匠师,但他们在描绘菩萨时,会不自觉地融入长安仕女的面容——圆脸、丹凤眼、樱桃小口,让神圣的宗教人物有了人间的温度。

1.2山水画: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到”青绿为质,金碧为文”

如果说人物画是唐代绘画的”主菜”,那山水画就是逐渐端上桌面的”新味”。早期的山水画,在顾恺之《洛神赋图》里还只是”背景板”:山峦像排列整齐的积木,树木如同符号化的”伸臂布指”。到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用”青绿山水”改写了这一局面。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里,近处的松树用”攒点法”画出松针,每簇松针都朝着不同方向伸展,仿佛能感受到山风掠过;远处的江水用细笔勾出波纹,两艘帆船正鼓帆而行,船帆的弧度与水流的走向形成微妙的呼应。更妙的是设色——石青、石绿层层罩染,再用泥金勾勒山廓、水纹,阳光照在画面上,真有”金碧辉煌”的效果。时人说”李将军山水,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这种将自然之美与皇家审美结合的画法,成了唐代山水画的”标准像”。

1.3社会土壤:开放包容的艺术温床

唐代绘画的繁荣,离不开”盛唐气象”的滋养。长安西市的胡商、波斯的织锦、西域的乐舞,都成了画家笔下的素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里,仕女们穿着低胸的”袒领服”,骑马的姿势带着胡地的英气;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们发髻上插着红芍药,臂上戴着波斯风格的金钏,连脚下的小狗都是从大食进贡的”拂菻犬”。宫廷里的”尚艺”风气更盛:唐玄宗设”翰林院”,聚集了吴道子、张萱等画家;公主们学画成风,安乐公主甚至让人用百鸟羽毛织成”花裙”,供画家观察色彩变化。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让唐代绘画既有”法度”又有”生气”。

二、五代:乱世中的艺术转捩

2.1画院初立:从”民间散匠”到”官方体系”

五代十国的战乱,却意外催生出中国最早的官方画院。西蜀后主孟昶设”翰林图画院”,南唐中主李璟设”画院”,这些画院给画家们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环境。西蜀画家黄筌在画院里养了珍禽异兽,每天观察它们的姿态:仙鹤理羽时脖子的曲线、孔雀开屏时尾羽的层次,都被他记在心里。他的《写生珍禽图》里,麻雀的眼睛用极细的墨线点出高光,蝉的翅膀薄如轻纱,连翅膀上的脉络都清晰可数。这种”格物致知”的画法,为宋代院体画奠定了基础。

2.2山水画南北分宗:自然之理的初次觉醒

五代的山水画,像是从唐代的”装饰画”变成了”独立的世界”。北方的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带着笔墨去”写松万本”。他在《笔法记》里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这种”师法自然”的理念,让他的《匡庐图》有了”可游可居”的意境:山峰从山脚到山巅,岩石的纹理用”豆瓣皴”层层点出,山间的飞瀑如银链般垂下,山路上的行旅者小如米粒,却能看出他们背着行囊、拄着竹杖的动态。南方的董源则画出了另一种山水——《潇湘图》里,山峦用”披麻皴”轻轻扫出,像是被雾气笼罩的江南丘陵;洲渚上的芦苇用淡墨点染,渔翁们撑着小船在水面上漂游,连水纹都是柔和的曲线。荆浩的”北方山水”刚健雄奇,董源的”南方山水”温润灵秀,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格局就此初现。

2.3人物画的世俗转向:从”神坛”到”人间”

五代人物画不再只画帝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