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古诗词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VIP

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古诗词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古诗词鉴赏试题答案及解析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苏轼①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45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谪黄州。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充满了强烈主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以陶渊明自况,直以渊明就是自己前生,两人有共同之处。

B.苏轼和陶渊明都曾尝尽世态炎凉,人间冷暖,躬耕于田园,这里用陶渊明过往来衬托诗人自己的愤懑之情。

C.下片刻画东坡周围的鸣泉、小溪、山亭、远峰与耳目相接,粗略的几笔勾画,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

D.这首词似随手写出,未曾着意经营,而词人胸中自有成熟的构想,下笔从容不迫,平淡中见深致,不求工而自工。

16.本诗和他的另外一首同时期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对这两首诗的这一手法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5.B?

16.(1)本词:①“昨夜”三句,写东坡春雨后乌鹊欢叫报晴;“雪堂”几句,展现雪堂周边暗泉、北山、小溪、亭丘等景色,营造出田园恬静清幽之境。这些属于实写,描绘眼前景。②“梦中”三句,以梦境和醉态,将陶渊明视为前生,借其经历与心境,表达自身精神追求与对过往联想。这些属于虚写,抒发心情。③虚实相生,丰富内涵,深化主题,体现词人在田园的复杂心境。(答对1点得1分)

(2)《念奴娇·赤壁怀古》:①上阕,描绘赤壁矶风起浪涌、乱石惊涛的雄浑壮阔实景,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属于实写。②下阕,通过“遥想”虚写周瑜当年在赤壁之战中的英俊形象与指挥风采,塑造年少得志的英雄形象,属于虚写。③虚实结合,实景为虚写提供背景依托,虚写深化实景内涵,抒发词人壮志难酬之感。(答对1点得1分)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愤懑之情”错误,词中苏轼以陶渊明自况,“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是借陶渊明“躬耕田园”的经历,表达自身谪居黄州时“躬耕东坡”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共鸣,核心是对田园生活的认同与内心的旷达调适,而非“衬托诗人自己的愤懑之情”。全词基调平和,无明显愤懑情绪,更多是对精神归宿的追寻。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1)本词:①实写:聚焦眼前东坡实景,如“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写春雨后初晴的生机,“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勾勒雪堂周边泉、山、溪的清幽,以实景营造恬静田园氛围。

②虚写:借“梦中了了醉中醒”的梦境与醉态,将自己与陶渊明关联,称“只渊明,是前生”,虚写陶渊明的躬耕经历与心境,暗抒自身精神追求与对过往的感慨。

③效果:实景是情感依托,虚写深化精神内涵,二者结合体现词人谪居黄州的复杂心境。

(2)《念奴娇赤壁怀古》:①实写:开篇“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描绘赤壁矶壮阔的江景与地貌,以雄奇实景奠定词的基调。

②虚写:借“遥想公瑾当年”,虚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气与战功,塑造英雄形象。

③效果:实景为虚写英雄故事提供场景依托,虚写借英雄往事反衬自身壮志难酬,虚实交织强化了词的历史感与抒情张力。

简析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谪居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上阕以陶渊明自比,道出“走遍人间,依旧躬耕”的无奈;下阕描绘东坡景致,暗含对斜川的追慕。全词在虚实相生中,既流露出“吾老矣”的感伤,又透露出“报新晴”的豁达,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智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