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诺如病毒流行期易感人群保护方法
每年秋冬到初春,诺如病毒总会随着寒潮悄然活跃起来。作为急性胃肠炎的“头号元凶”,它的传播速度快、感染剂量低,往往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而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更像是暴露在病毒“靶心”的群体——他们可能只是摸了一下被污染的门把手,或是吃了一口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就会出现上吐下泻、发热乏力等症状。作为长期从事感染防控工作的从业者,我深知这些场景背后的焦虑:家长看着孩子反复呕吐无法进食时的揪心,护工守着失能老人频繁清理排泄物的疲惫,都在提醒我们: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必须从“知道”走向“做到”,用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筑牢防线。
一、先认清:哪些人是诺如病毒的“易感靶标”?
要做好保护,首先得明确“保护谁”。诺如病毒的易感人群并非随机分布,而是与生理特点、生活环境、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一)生理机能未完善的儿童群体
5岁以下尤其是1-3岁的婴幼儿,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重灾区”。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总爱用手探索世界——摸玩具、抓地板、啃手指是常态;同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内胃酸浓度低,对病毒的天然屏障作用弱;加上免疫系统处于“训练期”,初次接触诺如病毒时缺乏特异性抗体,感染后症状往往更重,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我曾在门诊见过一位2岁的小患者,感染后12小时内呕吐8次,嘴唇干裂、哭时无泪,家长急得直掉眼泪——这就是典型的婴幼儿易感表现。
(二)免疫功能衰退的老年群体
65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人,免疫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他们的胃肠黏膜修复能力减弱,感染后病程更长(可能持续5-7天甚至更久);加上部分老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会中和胃酸),病毒更容易突破防线;更危险的是,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差,轻微的呕吐腹泻就可能引发低血压、肾功能损伤,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去年冬天,某养老院爆发诺如疫情时,有位82岁的老人因腹泻未及时补液,送医时已出现意识模糊,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老年群体的保护容不得半点疏忽。
(三)免疫应答受限的特殊人群
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病患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HIV感染者等,他们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即使感染少量病毒也可能发病,且症状更复杂——可能没有典型的“上吐下泻”,而是表现为持续低热、乏力、食欲极差,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疾病。这类人群一旦感染,病毒在体内复制时间更长,排毒期可达2-3周甚至更久,既是“易感染者”也是“持续传染源”,需要更严密的保护。
(四)密集环境中的“高暴露人群”
托幼机构的教职工、养老院护工、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等,由于每天与大量人群密切接触(比如给孩子喂饭、帮老人擦身、处理呕吐物),手部、衣物被病毒污染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我曾参与过一次幼儿园疫情调查,发现3名教师在照顾患病儿童后未及时洗手,导致自身感染,进而引发二次传播——这说明“高暴露人群”既是保护对象,也是阻断传播的关键节点。
二、再拆解:保护易感人群的“三级防护网”
明确了易感人群的特点,保护措施就要“精准施策”。从日常习惯到应急处理,从个人防护到环境管理,需要构建“个人-环境-应急”的三级防护网,环环相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一)一级防护:个人行为的“细节革命”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70%的感染都源于“病从口入”或“手触病来”。对易感人群来说,个人行为的每个小细节都是阻断传播的“阀门”。
手卫生:比任何消毒都重要的“第一道防线”
很多人以为用手消液搓搓手就够了,但诺如病毒对酒精不敏感(75%酒精对它几乎无效),必须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配合流动水清洗。正确的洗手法要做到“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每步至少5秒,总时长不少于40秒——特别是照顾病人、更换尿布、处理呕吐物后,一定要洗到指尖、指缝都搓出泡沫,冲干净后用一次性纸巾擦干(避免用公共毛巾)。我见过最可惜的案例:一位奶奶照顾腹泻的孙子后随便冲了下手,又去给孙女喂饭,结果把病毒传给了另一个孩子——这就是手卫生不到位的典型教训。
饮食安全:“病从口入”的关键防控点
对易感人群的饮食要实行“三严格”原则:
严格加热:所有食物(尤其是贝类、沙拉、冷盘)必须彻底煮熟,诺如病毒在80℃下持续10分钟才能灭活,煮到食物中心温度达70℃以上更保险。我常提醒家长:别给孩子吃“外熟里生”的溏心蛋、半熟的海鲜,更别让老人吃剩菜(即使冷藏,剩菜也可能被病毒污染)。
严格分治:生熟刀具、砧板必须分开使用,处理生食后要彻底清洗再处理熟食。曾有家庭因用切生鱼片的刀直接切水果,导致孩子感染——这就是生熟交叉污染的典型。
严格来源:避免食用生冷的即食食品(如刺身、沙拉、未清洗的草莓),购买蔬菜瓜果要仔细清洗(用小苏打水浸泡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