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要点.docxVIP

装配式钢结构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配式钢结构预埋件施工技术交底要点

去年深秋,我在长三角某产业园区项目担任技术负责人时,遇到过这样一幕:钢结构吊装环节,工人师傅举着钢柱对准预埋件,却发现预留螺栓孔和预埋螺栓完全对不上位。最后不得不割开混凝土重新植筋,耽误了半个月工期。那天晚上,我蹲在还带着水泥味的作业面抽了根烟——这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预埋件施工看似“埋在地下”,却是装配式钢结构的“隐形生命线”。今天就结合这些年的现场经验,和兄弟们唠唠预埋件施工的那些关键要点。

一、先弄明白:为什么预埋件这么“金贵”?

要讲施工要点,得先搞清楚预埋件在装配式钢结构里到底起啥作用。简单说,它就是把钢构件和混凝土主体“拴”在一起的关键节点。比如钢柱脚的预埋螺栓,要承受整根钢柱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屋面桁架的预埋件,得把桁架重量稳稳传到混凝土梁上。如果预埋件位置偏了5毫米,可能钢柱就卡不进去;如果锚固长度短了10厘米,地震来的时候可能整根钢柱就“拔”出来了。

我刚入行时,师傅总说:“预埋件是‘后娘养的’——干活时没人注意,出事时全怪它。”现在想想,这话太实在了。因为预埋件一旦被混凝土覆盖,再想调整就是“开膛破肚”的大工程。所以咱们技术交底,得把每个环节都抠细了。

二、施工前的“粮草准备”:从图纸到工具一个都不能漏

2.1技术准备:图纸会审要“挑刺”

技术交底的第一关,是把设计图纸“吃干榨尽”。我带新人时,常让他们先自己看预埋件图纸,然后问三个问题:

第一,预埋件的规格对不对?比如设计要求用Q345B材质的锚板,现场送来的是不是?厚度是不是图纸标的20mm?

第二,定位尺寸有没有“矛盾点”?曾经碰到过一个项目,结构图里预埋件中心距是800mm,建筑图里对应的钢柱截面是850mm,这明显对不上,必须提前找设计确认。

第三,节点做法有没有“模糊地带”?比如有的图纸只标了“锚筋L型布置”,但没说弯折角度是90度还是135度,这种细节必须在交底时明确。

记得有次图纸会审,我发现某层预埋件标高比建筑标高低了30mm,当时设计还纳闷:“怎么发现的?”其实就是拿钢柱底标高反推了一下——钢柱要露出地面150mm,预埋件顶面就得比地面低150mm,结果图纸标的是低180mm,这不就穿帮了嘛。所以兄弟们,看图纸别光看数字,得结合现场实际反推验证。

2.2材料准备:把好进场“第一关”

预埋件进场时,咱们现场技术员必须“当包公”。我总结了个“望闻问切”四步法:

望:看锚板有没有变形,锚筋焊缝有没有裂纹,镀锌层有没有脱落(如果是外露预埋件)。

闻:不是真闻味道,是查质保资料——材质单、检测报告、镀锌层厚度检测单,缺一样都不能收。

问:问供应商生产工艺,比如锚筋是双面焊还是单面焊?焊缝高度够不够?

切:用游标卡尺量关键尺寸,锚板长度偏差不能超过±2mm,锚筋直径偏差不能超过±0.5mm。

去年有批预埋件进场,表面看着挺规整,结果用磁铁一吸——锚板居然是Q235材质!设计要求Q345B,这要是用了,承载力直接差一截。最后退货重换,避免了大问题。所以材料验收别嫌麻烦,你松一次,后面可能要花十倍精力补救。

2.3工具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场要准备的工具分三类:测量工具(全站仪、激光投线仪、水准仪、5米钢卷尺)、固定工具(钢筋套箍、型钢支架、电焊条)、检测工具(焊缝检测仪、扭矩扳手、塞尺)。特别要注意全站仪的校准——我之前碰到过仪器没校准,导致预埋件整体偏位10mm的情况,最后重新放线调了三天。所以每次施工前,测量员必须用标准钢尺复核仪器精度,这是铁规矩。

三、定位安装:“毫米级”精度是怎么练出来的?

3.1测量放线:从基准点到“十字线”

定位是预埋件施工的“眼珠子”。具体步骤分三步:

首先,确定基准控制点。一般用结构轴线作为基准,比如在混凝土柱模板上弹出轴线,再用全站仪把预埋件中心坐标投到模板上,做好标记。这里要注意,不能只投一个点,得投“十字线”——比如在模板上画一个“+”,横线是预埋件左右中心线,竖线是前后中心线,交叉点就是中心位置。

然后,复核标高。用水平仪从结构50线(建筑标高+0.5m的控制线)引测预埋件顶面标高,在模板上划一条水平线,用红油漆标“√”。我习惯让测量员至少测三次,第一次初测,第二次复测,第三次换人测,避免人为误差。

最后,标记“保护圈”。在预埋件中心周围画个直径200mm的圆圈,写上“预埋件区域禁止碰撞”,提醒木工、钢筋工别在这地方乱敲乱打。

3.2安装调整:“一靠二拉三固定”

把预埋件吊到模板上后,调整位置有三个绝招:

一靠:用预埋件的边缘“靠”着模板上的十字线,比如锚板左边对齐横线,前边对齐竖线,先粗调到位。

二拉:拉两条细线,一条沿横线方向,一条沿竖线方向,让预埋件中心刚好在两条线的交点上,这是精调。

三固定:先点焊固定四个角,再测一次位置,确认偏差在±2mm内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