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传染病预防措施.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疟疾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开篇:理解疟疾的“危险底色”,是预防的第一步

作为曾经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的“打摆子”,疟疾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防控传染病。我在疾控中心工作的这些年,见过太多因疏忽预防而染病的案例——有农户被夜蚊叮咬后持续高热却未及时就医,最终发展为脑型疟;有归国务工人员以为“只是普通发烧”,拖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更有社区因积水清理不彻底,引发局部小范围传播……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深刻意识到:预防疟疾,从来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做、做彻底”的生存课题。

要谈预防,首先得明白疟疾的“作案链条”。它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包括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等5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当蚊子吸食疟疾患者血液时,疟原虫会进入其体内发育,约10-14天后,这些带有成熟疟原虫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就能将寄生虫注入人体,攻击红细胞引发疾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通过输血、母婴垂直传播,但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蚊子-人”的循环。

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高热(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但早期常被误认为感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容易延误治疗。尤其是恶性疟,若48小时内未得到有效救治,可能发展为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仍有数十万例疟疾死亡病例,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理解这些,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清楚:预防,就是给生命上一道“安全锁”。

二、预防疟疾的“多线作战”:从个人到社会的全链条防控

2.1个人防护:守住“第一道防线”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主动掌控的预防手段,首当其冲是“防蚊”。按蚊的活动时间有两个高峰——黄昏(17:00-19:00)和清晨(5:00-7:00),这两个时间段尽量减少户外停留;若必须外出,穿长袖衣裤(浅色更佳,蚊子对深色更敏感),袜子尽量高过脚踝,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产品的选择和使用也有讲究。最常用的避蚊胺(DEET),浓度10%-30%对成人和2个月以上儿童安全(2个月以下禁用),喷洒在衣物和裸露皮肤上,每4-6小时补涂一次;派卡瑞丁(Picaridin)是更温和的替代品,适合敏感人群;氯菊酯(Permethrin)则是衣物专用驱虫剂,喷洒后晾干,驱虫效果能维持多次洗涤。我曾遇到一位农户,总觉得“土办法”更安全,用艾草熏蚊子,但烟雾刺鼻且效果短暂,最后还是被叮咬染病——科学的防蚊手段,远比“想当然”的方法可靠。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防蚊利器”是蚊帐。尤其是长效蚊帐(LLINs),经过杀虫剂处理,能持续6-8年有效。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家庭嫌挂蚊帐麻烦,或者觉得“开空调蚊子少”,结果半夜被蚊子咬醒。其实,即使用了空调,也建议搭配蚊帐——按蚊能感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28℃以下活动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蚊帐相当于“物理盾牌”,双重防护更保险。

2.2环境治理:切断蚊子的“繁殖温床”

按蚊的幼虫(孑孓)必须在静水中发育,清除积水就是从源头灭蚊。这需要社区、家庭共同参与,重点清理以下区域:

小型积水: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水桶、屋顶水槽、空调接水盘。这些地方积水少但易被忽视,3-5天就能滋生蚊子。我常提醒居民:“每周检查一次,看到有积水就倒干净,瓶瓶罐罐倒扣存放。”

中型水体:池塘、沟渠、稻田。这些地方无法彻底清除,但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投放食蚊鱼)、“生态改造”(疏通沟渠避免死水)或“化学干预”(定期喷洒低毒灭蚊幼剂)来控制。

大型水域:湖泊、水库。主要依靠专业机构监测,若发现按蚊密度异常,会采用无人机喷洒或微生物灭蚊(如苏云金杆菌H-14),既高效又环保。

去年夏天,某社区因建筑垃圾堆积形成小水洼,居民没及时清理,结果一个月内报告了3例本地感染病例。这给我们提了个醒:环境治理不是“大扫除”式的应付,而是需要常态化、精细化的管理——社区要定期巡查,居民要主动配合,任何一个小漏洞都可能成为蚊子的“繁殖基地”。

2.3社区与公共卫生:织密“监测-响应”网络

社区是疟疾防控的“前沿阵地”,需要构建“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首先是“病例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快速检测(RDT),尤其是来自疟疾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的人员,出现发热症状必须第一时间排查。我记得有位从非洲务工回来的王先生,发烧3天以为是感冒,社区医生坚持做了疟原虫检测,结果确诊恶性疟,及时治疗才避免了危险。

其次是“媒介监测”:疾控部门会定期在社区布放诱蚊灯,统计按蚊数量和种类,评估传播风险。如果发现按蚊密度超过阈值(比如每灯每夜捕获10只以上),立即启动应急灭蚊行动,重点喷洒居住区周边、牲畜棚(按蚊喜欢在牲畜附近栖息)等区域。

最后是“健康教育”:社区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普及疟疾症状(“发冷发热像钟摆,间隔一天或两天”)、预防方法(“防蚊灭蚊最关键,发热及时查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