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季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方法

每到秋意渐浓时,学校医务室的接诊记录总会多上几页——发热、耳下肿痛的孩子扎堆出现,家长们攥着病历本着急询问:“这是不是腮腺炎?怎么突然就得了?”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十余年的公共卫生医师,我太清楚这个季节的特殊性:昼夜温差加大、人群室内活动增多、病毒活跃度上升,流行性腮腺炎正悄悄盯上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和青少年。今天,咱们就从”为什么要防”讲到”具体怎么防”,把这个”秋季流行病常客”的预防攻略讲透。

一、先认清”对手”: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它有多厉害?

要做好预防,首先得明白我们在和谁”作战”。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个病毒有三个”狠角色”特点:

1.1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管齐下”

病毒主要藏在患者的唾液里,打个喷嚏、说句话,甚至共用杯子、咬过的苹果,都能让病毒跟着飞沫或分泌物”溜”进别人嘴里。更麻烦的是,患者在出现症状前2-3天就开始排病毒,这时候谁也没意识到他生病了,传播风险更高。我就遇见过这样的案例:幼儿园小班的明明,周一体检还活蹦乱跳,周三突然耳朵下边肿起来,一问才知道,他周一和邻居咳嗽的小朋友一起玩过,周二还把水杯借给同桌喝——病毒早就在悄悄”埋伏”了。

1.2典型症状明显,但易被误判

最典型的表现是”耳朵下面肿成小馒头”。肿胀通常从一侧开始,1-2天后波及另一侧,摸上去有点硬、按压会疼,吃饭嚼东西时更明显。很多家长以为是”上火”或者”淋巴结肿大”,结果耽误了隔离。其实除了肿,孩子还会发烧(38-40℃)、没胃口、乏力,有的还会喊头痛。我有位老患者王阿姨,孙子第一次肿的时候,她给涂了红霉素软膏,觉得是”皮肤炎症”,结果隔壁家小孩三天后也肿了,这才意识到是传染病。

1.3看似”小病”,实则可能有”大麻烦”

很多人觉得腮腺炎就是肿几天,忍忍就好。但作为专业人员,我必须强调:这病毒可能”伤”到其他器官!比如男孩可能并发睾丸炎(成年后有一定概率影响生育),女孩可能卵巢炎,还有少数会出现脑膜炎、胰腺炎。我曾参与过一例重症病例:12岁的小宇,腮腺炎第5天突然剧烈头痛、呕吐,送到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虽然抢救过来,但住院半个月才恢复。所以,千万别轻视这个”肿脸”的小病。

二、秋季为何高发?这些”帮凶”要警惕

明白了病毒的特性,还得知道为什么秋天更容易”中招”。结合多年流行病监测数据,主要有三个”帮凶”:

2.1气候变凉,呼吸道防御变弱

秋季空气湿度下降,鼻腔、咽喉的黏膜容易干燥,原本像”防护网”一样的黏液分泌减少,病毒更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就像给门窗加的”防尘帘”变薄了,小偷(病毒)自然更容易溜进来。

2.2室内聚集,传播机会增加

天凉了,孩子们课间不爱跑出去玩,更多挤在教室聊天、分享零食;家长也爱带孩子去商场、室内游乐场。密闭空间里,飞沫能在空气中停留更久,接触污染物的机会也多——比如玩具车的把手、滑梯的扶手,都可能残留病毒。去年秋天我们做过一个调查,某小学班级通风不足的教室,腮腺炎发病率比每天开窗3次的班级高2.3倍。

2.3免疫力”换季”波动

夏秋交替时,很多孩子会出现”秋燥”:口干、便秘、睡眠不安,这些都是身体调节适应气候的表现。此时免疫力就像”正在换挡的汽车”,暂时处于相对薄弱期。特别是平时挑食、缺乏运动的孩子,免疫系统”战斗力”下降,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三、全方位预防攻略:从”主动免疫”到”细节防护”

知道了”敌人”和”帮凶”,接下来才是关键——怎么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我总结了一套”五维防护法”,涵盖疫苗、卫生、环境、监测、特殊人群,环环相扣才能筑牢防线。

3.1第一道防线:接种疫苗,建立”主动防御”

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手段,这是经过全球数十年验证的”科学武器”。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是麻腮风联合疫苗(MMR),可以同时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三种病。

接种时间要记牢: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孩子8月龄时接种第一针,18-24月龄接种第二针。为什么要两针?因为第一针保护率大约85%,第二针能把保护率提到95%以上,相当于给防护墙”加一层钢筋”。我见过最可惜的案例是:一位妈妈觉得”打一针够了”,结果孩子上幼儿园后被传染,她后悔地说:“早知道听医生的,两针都打。”

特殊情况这样处理:如果孩子因为发烧、过敏等原因错过接种,要等康复后尽快补种;如果是到了小学、初中还没完成两针(比如之前漏打),学校会通知补种,家长一定要配合。还有家长问:“成人需要打吗?”如果小时候没打过疫苗,或者不确定有没有得过腮腺炎,建议去社区医院查抗体,必要时补种——我有位同事30岁时得腮腺炎,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接种疫苗。

误区要避开:有人觉得”得一次就终身免疫,不用打针”。确实,感染后能获得持久免疫,但谁愿意让孩子承受发烧、肿痛甚至并发症的风险呢?就像没人会故意让孩子得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