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6年腹部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02
术前准备要点
01
引流管基础知识
03
术后护理操作
04
并发症预防
05
拔管标准与管理
06
健康教育内容
引流管基础知识
01
腹部引流管定义与功能
核心定义
腹腔引流管是通过外科手术置入腹腔的中空导管,材质多为硅胶或乳胶,用于将腹腔内病理性积液(如血液、脓液、消化液)或术后渗出液引流至体外。其管径通常为5-20mm,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形成闭合系统。
多功能性作用
除基础引流功能外,还具有监测作用(通过观察引流液性状判断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作用(如局部灌洗或化疗)及预防作用(减少腹腔粘连和感染风险)。特殊设计的双腔管还可实现冲洗与引流同步进行。
单腔引流管(如Penrose引流管)适用于浅表引流;双套管(如烟卷引流)含内冲洗管和外引流管,用于脓腔或消化道瘘;T型管专用于胆道引流,其横臂置于胆总管,竖臂引出体外。
常见引流管类型区分
按结构分类
预防性引流管(如肝叶切除后膈下引流)多48小时内拔除;治疗性引流管(如胰腺炎坏死组织引流)需留置至引流液10ml/天。特殊类型如胃肠减压管通过负压吸引减少消化道压力。
按用途分类
盆腔引流管置于直肠子宫陷凹;胰周引流管需环绕胰腺吻合口;肝胆手术常用KehrsT管,其放置需术中造影确认位置。
按位置分类
包括肝胆胰术后胆汁/胰漏(引流液淀粉酶>3倍血清值)、消化道吻合术后(尤其低位直肠吻合)、腹腔脓肿(CT证实脓腔>3cm)、创伤性腹腔积血(血红蛋白持续下降)以及肿瘤减灭术后腹腔化疗导管留置。
明确适应症
凝血功能障碍(INR>1.5)、腹腔广泛粘连致穿刺高风险、无局限感染灶的弥漫性腹膜炎(需优先手术探查)、以及患者不能配合导管维护(如躁动未镇静)等情况需谨慎评估。
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与禁忌症
术前准备要点
02
全面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出血倾向、过敏史及当前用药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影响引流管放置的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
心理疏导与知情同意
用通俗语言解释引流目的、操作步骤及可能的不适感,缓解焦虑情绪;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需重点说明出血、感染等风险。
术前适应性训练
指导患者练习术后需要的半卧位姿势,演示如何翻身时保护引流管,强调避免突然咳嗽或用力动作。
皮肤准备要求
术前1天清洁腹部皮肤,剃除手术区域毛发(范围需超出切口15cm),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导致皮肤过敏。
患者评估与宣教
器械无菌操作规范
灭菌包双重核查
打开器械包前核对灭菌日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同时检查引流管规格(常用18-22Fr)、材质(硅胶/橡胶)及完整性。
无菌区域建立
铺设无菌台时需确保台面干燥,器械摆放分区(清洁区与污染区间隔30cm以上),术者穿戴无菌手套后禁止触碰非无菌物品。
消毒流程标准化
采用三遍碘伏消毒法(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范围直径≥20cm,待消毒剂自然干燥后再铺无菌巾。
术中污染应急处理
若发生器械掉落或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全套器械并重新消毒,已接触术野的引流管需废弃不可复用。
体位与切口定位
体位优化原则
全麻患者取仰卧位时垫高腰部10-15°,腰麻患者需调整手术床使头部抬高20°,确保腹腔脏器自然下垂利于引流。
01
解剖标志定位法
根据CT/MRI影像确定积液位置,在体表标记肋弓下缘、髂前上棘等骨性标志,避开腹壁下动脉走行区域(距中线5-7cm危险区)。
多管协同布局
预计放置多根引流管时,各管出口间距需≥3cm,烟卷引流与套管引流应分开放置,避免形成无效腔。
切口保护技术
采用十字切开法扩大穿刺孔,使用切口保护器减少摩擦损伤,筋膜层缝合需预留引流管直径1.5倍的空间防止压迫。
02
03
04
术后护理操作
03
每小时精确记录引流量,正常范围为50-200ml/24小时,超过500ml/天或突然减少均需警惕。使用带刻度的引流袋,记录时需平视液面凹面最低点。
量监测
制作引流趋势图,对比每日总量变化。若连续3小时引流量100ml/h或出现血凝块,需考虑活动性出血可能。
动态对比
观察颜色(淡血性→清亮为正常)、粘稠度(脓性提示感染)、分层现象(胆汁样分层可能为胆瘘)。异常如鲜红色血液、粪臭味液体需立即标注时间并上报。
性状分析
浑浊伴絮状物提示腹腔感染,乳糜样液体需怀疑淋巴瘘。记录时应描述气味特征(如腐败味、腥臭味等辅助判断感染类型)。
并发症识别
引流液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管路固定与通畅维护
1
2
3
4
双重固定法
近端用3M弹性胶布螺旋固定于腹壁,远端用系带悬挂于床沿。固定时预留5-7cm活动余量,避开腹股沟等易摩擦区域。
术后6小时内每3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之后改为2小时1次。采用滚动挤压法(拇指食指交替按压管壁),力度以可见管腔形变为准。
防堵措施
体位管理
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昆士兰临床指南:梅毒与妊娠(v8)解读PPT课件.pptx
- 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2024)解读PPT课件.pptx
-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 老年人重症感染免疫评估诊疗路径专家建议PPT课件.pptx
- 乳腺癌治疗中德曲妥珠单抗不良事件管理解读指南展望PPT课件.pptx
- 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2024)PPT课件.pptx
- 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技术专家共识解读与操作指南PPT课件.pptx
- 2025年儿童胃管及肠管置管专家共识PPT课件.pptx
- 2026年脓毒症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 VAP技术检测血脂与脂蛋白亚组分:专家共识及临床应用指南PPT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