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二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初中二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初中二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党

B.国家

C.人民

D.政府

2.小明在网络上发现有人散布谣言,损害了国家形象。他应该()。

A.跟风转发,引起关注

B.忽略不计,事不关己

C.运用法律知识,及时劝阻或举报

D.加以评论,表达不满

3.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A.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权

D.管理国家权

4.小华父母经营一家餐馆,他们依法纳税,这体现了公民的()。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基本义务

D.文化权利

5.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体现了我国人民法院的()。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6.小丽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钱包被偷,她勇敢地站出来举报。这体现了她的()。

A.自私自利

B.法治观念

C.贪小便宜

D.缺乏责任感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语主要强调了()。

A.要尊重他人

B.要遵守规则

C.要努力学习

D.要孝敬父母

8.小明和同学发生矛盾,为了报复对方,故意损坏对方财物。小明的行为()。

A.是正当防卫

B.是违法行为

C.是道德行为

D.没有错

9.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未成年人也有()。

A.抚养父母的义务

B.受教育权

C.创造财富的义务

D.追求快乐的义务

10.小华在社区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这体现了小华具有()。

A.个人主义精神

B.社会责任感

C.贪图名利

D.懒惰散漫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

A.谨慎接触

B.互相隔阂

C.和睦相处

D.强制融合

12.小丽在班级里积极帮助同学,关心集体。这体现了她具有()。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自私自利

D.贪图享受

13.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正确的态度是()。

A.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B.幻想运气,一夜成功

C.积极面对,努力克服

D.归咎他人,推卸责任

14.小明在网上看到不良信息,他应该()。

A.认为是自由,随意浏览

B.觉得好奇,下载保存

C.远离不良信息,并加以抵制

D.告知朋友,一起观看

15.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社会稳定

B.保障人民权益

C.加强政府权力

D.提升国际地位

二、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为什么说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3.中学生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4.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三、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

1.“只要不违法犯罪,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

2.“个人利益至上,集体利益不重要。”

四、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小明是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一天放学路上,他遇到一名陌生人,自称是他的表哥,并说家里出了急事需要用钱,让他去取一笔钱。小明虽然有些犹豫,但考虑到“表哥”的要求,还是将身上所有的零花钱交给了他。后来,小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问题:

(1)小明在上述材料中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2)这则材料给青少年带来了什么启示?

2.材料: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问题:

(1)“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建设

文档评论(0)

156****9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