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耳鼻喉术后压迫护理
一、背景:小压迫里的大学问
当我们走进耳鼻喉科病房,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做完耳部手术的患者耳朵上裹着厚厚的纱布,像戴着白色的小帽子;刚做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鼻腔塞着膨胀海绵,呼吸时发出轻微的哨音;喉癌术后的患者颈部缠着弹力绷带,说话声音有些含糊。这些看似普通的”包裹”,实则是术后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压迫护理。
耳鼻喉位于头面部,解剖结构精细且血管丰富:耳部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鼻腔黏膜下分布着大量静脉丛,喉部则有甲状腺上动脉等大血管走行。手术过程中,无论微创还是开放术式,都可能造成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术后出血、渗液、肿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压迫护理通过物理压力作用于术区,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渗液、固定组织,就像给手术创面盖上”保护罩”。曾有一位做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术后因自行拆除鼻腔填塞物导致大出血,紧急送回手术室重新止血。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压迫操作,实则是防止术后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二、现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临床实践中,压迫护理的执行效果往往存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矛盾。笔者曾参与多所医院的护理查房,发现不同科室的操作规范差异显著:有的医院要求耳部术后加压24小时,有的则延长至48小时;鼻部填塞物的取出时间从3天到7天不等;喉部弹力绷带的松紧度全凭护士经验判断。这种”因地制宜”的现状,暴露出三大问题:
其一,护理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缺乏针对耳鼻喉术后压迫护理的专项指南,多数医院参考《外科护理学》中的通用原则,但耳、鼻、喉的解剖差异被简化处理。比如同样是加压包扎,耳部需要避免耳廓受压变形,喉部需要避开气管位置,这些细节在通用指南中仅一笔带过。
其二,患者认知有偏差。在术前宣教中,常遇到患者疑惑:“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为什么还要塞这么难受的东西?”一位年轻的鼓膜修补术患者因无法忍受耳部敷料的闷胀感,术后6小时就自行拆除,导致术区渗血。调查显示,超过60%的患者认为压迫护理”只是为了美观”,对其止血、固定的核心作用缺乏理解。
其三,护理操作有难点。耳鼻喉部位空间狭小,压迫工具的选择和调整需要精准操作。比如鼻腔填塞时,膨胀海绵的放置深度、充盈程度直接影响止血效果;喉部弹力绷带过紧会导致呼吸困难,过松则无法压迫止血,这对低年资护士是不小的挑战。曾有新护士给喉癌术后患者包扎时,误将绷带缠绕过紧,患者出现口唇发绀,经紧急调整才转危为安。
三、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些现状的背后,是医学认知、护理培训和患者心理的多重因素交织。从医学角度看,耳鼻喉解剖的特殊性决定了压迫护理的复杂性:耳部皮肤菲薄,过度压迫易导致缺血坏死;鼻腔与眼眶、颅底相邻,填塞过深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喉部有气管、食管通过,压迫时需在止血和通气间找到平衡。这种”既要又要”的要求,让标准化操作变得困难。
护理培训的滞后是另一重要原因。多数护理院校的教材中,耳鼻喉专科护理仅占外科护理的5%-8%,压迫护理的实操培训多为”师傅带徒弟”模式。笔者曾观察某三甲医院的护理带教,高年资护士演示鼻腔填塞时,仅说”塞到有阻力感就行”,缺乏量化指标。这种经验式教学,导致不同护士的操作效果参差不齐。
患者的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术后疼痛、异物感会放大不适,尤其是年轻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更高。一位做完鼻整形手术的患者,因担心鼻部包扎影响外貌,多次要求提前拆除,甚至偷偷调整绷带位置。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与压迫护理需要的”耐心等待”形成冲突。
四、措施:分部位精准压迫方案
针对解剖差异和临床需求,压迫护理需”因部施策”,制定耳、鼻、喉的个性化方案。
(一)耳部术后压迫:保护与固定并重
耳部手术包括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耳廓整形术等,术区多涉及外耳道、耳廓及乳突区。压迫的核心目标是固定移植物(如鼓膜修补的筋膜)、减少渗液、防止耳廓变形。
操作时,先用无菌纱布覆盖术区,再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从额部经耳后绕至枕部,再从对侧耳前绕回,确保耳廓处于自然位置,避免过度受压。对于耳廓整形术患者,需在纱布与皮肤间垫置薄棉片,分散压力,防止局部缺血。压迫时间通常为48-72小时,期间每2小时观察一次耳廓皮肤颜色,若出现苍白或发绀,立即调整绷带松紧。
曾有一位耳廓假性囊肿术后患者,因绷带包扎过紧导致耳廓缺血,及时松解后皮肤颜色恢复。这提示我们:耳部压迫不是”越紧越好”,而是要”紧而不勒”,保持适度压力。
(二)鼻部术后压迫:止血与通气的平衡
鼻部手术(如鼻内镜手术、鼻中隔矫正术、鼻骨骨折复位术)的压迫护理最具挑战性,因为鼻腔既是呼吸通道,又是术区所在。常用的压迫工具包括膨胀海绵、纳西棉、可吸收止血材料等。
填塞时需遵循”由深至浅”原则:先将膨胀海绵前端蘸取生理盐水,缓慢送入鼻腔深部(距前鼻孔约5cm),待其膨胀后,再填入浅层材料,确保对中隔、鼻甲创面均匀施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