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答案.pdfVIP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答案

1.A[解析]A项,“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若花朵能言能

语必惹是非,石头虽不语却最称人心。体现诗人追求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暗含道家“大辩

若讷”的哲学思想,与了解自然外物的科学本质之意愿无关。

2.A[解析]B项,材料二借李白、王安石诗“绿”字之例,并不是为了论证写诗炼字的重要,

“是为了”表述有误。C项“对后者影响会更大”错误,原文只是讲都有影响,并未突出对

哪个影响更大。D项,自然气候对生命意识的培育作用不那么直接,且作者要论证的观点也

不在于此。

3.①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感/科学与文学②周期循环/周期性③生命(流逝)/时光(流逝)

(答对一条给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①材料一侧重于通过唐宋诗人诗中的物候歌咏阐释物候的概念及两条重要规律。②材料二

侧重于阐释自然物候对文学、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文气候对生命意识的培育作用。(答

对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古人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生命感慨是一种包含生命意识的文化心理,作为一种人文气

候,它根植于作者心中。②秋天的落蕊以及扫帚丝纹等自然物候引起了作者细腻的关注,包

括听觉、嗅觉、触觉层面。③这些细腻的关注让作者想到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感慨,唤醒

其生命意识。(答对一条给2分,如把第一条写在最后,把二三条结合起来写也可。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B[解析]何莫修遇见日本哨兵和军车表现的言行,是在其听到美国向日本的宣战消息后,

认为日军必将灭亡时而产生的快意,并不是出于“谄媚”目的。

7.D[解析]划线部分的老百姓的“漠然”无从体现,他们见到今天的突袭奇观,心中充满

的是希望和自豪,需要回家后多加回味。

8.①战术智慧。他假扮日军、利用铁钩封门、火药炸门,体现其军事谋略和行动力。②指挥

得当。他指挥队员封门、涂鸦挑衅,体现其团队统筹和领导力。(答对一条给2分,如根据

其言行答“豪放勇敢”,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第一问:何莫修不愿写游记这类无聊的文体,希望去报道日本人的暴行;经历四道风突袭

日军司令部后,家国大义被进一步激发,为自己不能尽力而懊恼,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

第二问:这种从旁观者到渴望参与者的过渡,深化了“个体觉醒与民族救亡”的主题,表明

抗战不仅是行动上的抗争,更是精神上的认同与归属。(答对一问给3分。若在第一问中只

答描写手法,不具体展开,只给1分。若在第二问中只答“深化”“丰富”等标签,不提具

体主题,只给1分。若在第二问中答到“家国大义对人的激发作用”,亦可给分)

10.BEF[解析]该句意为:我对古史有疑惑,又深好《春秋》褒贬笔法,心有所感,故辨明

其中缘由。学生如想答对,理解“肄古史”“《春秋》褒贬之学”的含义是关键。

11.A[解析]“君既若见录”中“见录”即“记着我”,“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12.B[解析]“认为虽然命数很重要”错误,把国家兴亡与命数关联起来的主语是别人,而

不是作者。

13.(1)谏官都批评王氏专权,成帝也后悔害怕天象异常,却未能决断。(“讥切”,批评指

责,1分。“未有以决”,没有决断,1分。句意2分。)(2)于是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一

定要在问题刚有苗头时就进谏,等到问题严重到极点时,就没办法再劝。(“诤臣”,能直言

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1分。“渐”,苗头,事物的开端,1分。句意2分。注意“所以”译

为“……的原因”可,译为“于是”也可。)

14.①天灾异象频发,大臣们纷纷表明态度时,张禹未能在朝堂上当面据理力争,不能为皇

帝排忧解难。②皇帝亲临府邸问策,张禹没有痛陈利弊,却以天命、不讲怪神为由搪塞敷衍。

③成帝虚心问策时,张禹却在照顾幼子,并为家人谋私利。(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

3分,答对三条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译文:

材料一:

张禹精通经学,担任汉成帝的老师,身居丞相之位,深受皇帝信任,位极人臣,享尽儒

者的尊荣。永始、元延年间,天灾异象频发。谏官都批评王氏专权,成帝也后悔害怕天象异

常,却未能决断。他亲临张禹府邸,屏退左右,询问对策,希望张禹能给出定夺的依据。若

为张禹考虑,他本应援引《周易》中“履霜坚冰至”的警示,讽诵《小雅·十月之交》对权

臣的讽刺,趁皇帝虚心纳谏之时,痛陈利弊。然而,他却以“夫子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

为由搪塞,使成帝打消疑虑,并给予了王氏日益膨胀的权势。君臣上下安于现状,最终导致

国家迅速衰亡。即便皇帝思虑不周,臣子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致力于各类材料收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