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管网施工与路面恢复进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室外管网施工与路面恢复进度:一场与地下空间的”温柔对话”

作为在市政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地下工作者”,我始终觉得室外管网施工像极了给城市做”微创手术”——既要精准触达病灶(管网需求),又要尽量减少对地表”皮肤”(路面)的损伤,更要在术后精心护理(路面恢复),让城市尽快恢复活力。这些年跟着项目走南闯北,最常被追问的就是:“挖了又填,到底得多久?”今天就从一线实践者的视角,聊聊这”地下与地上”的进度那些事儿。

一、未动”一锨土”,先算”三步棋”:施工前的进度预判

很多人觉得管网施工就是”拿镐头开干”,可实际项目里,光是前期准备就能占总工期的1/3。这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管网施工的地基是”摸清楚地下家底”。

1.1地下”盲盒”大起底:管线探测与勘察

记得前年在老城区做雨污分流改造,头天刚用常规探测仪测完管线,第二天开槽时就挖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铸铁给水管——当时的图纸早丢了,探测仪也没扫到。那活计整整停了三天,协调供水部门改线不说,还得重新调整整个施工方案。从那以后,我们团队形成了”三查三核”的规矩:查档案馆纸质图、查市政部门电子管线库、用三维探地雷达现场扫描;核管径、核材质、核埋深。特别是老城区,地下可能叠着三四代管网,有的甚至是”无证驾驶”(没记录的老管线),这一步做扎实了,后期至少能减少40%的突发延误。

1.2地上”排兵布阵”:交通导改与居民沟通

管网施工大多在城市主干道,“开膛破肚”必然影响交通。去年做某商业街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组提前两个月就在周边小区贴公示,用漫画图解释施工范围和时段,还专门开了两场”居民听证会”。有位住一楼的阿姨说:“你们白天挖,晚上吵得孙子睡不好”,我们立刻调整了混凝土浇筑和打夯机的作业时间——把需要大机械的活集中在早7点-晚8点,小范围修补改到白天。事实证明,提前和居民”掏心窝子”,不仅能减少阻工,还能收获”编外监督员”——有位退休的张师傅天天遛弯时帮我们看着基坑,提醒过往车辆绕行。

1.3材料与机械的”时间账”:前置采购与调试

管网材料不是随便拉两车就能用的。比如HDPE双壁波纹管,不同环刚度(SN8、SN10)对应不同埋深要求,得提前根据设计图纸算好用量;混凝土井圈得找厂家定制,从下单到到货至少15天。机械方面,小型液压抓斗机得提前检查液压油管路,避免施工中”掉链子”;沥青摊铺机的熨平板加热时间要算进当天进度里——别小看这半小时,赶在温度下降前完成摊铺,和等机器热了再干,能差出50米的作业面。

二、地下施工”绣花功”:每个环节都在”卡进度”

正式开槽后,进度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每个环节都得”踩点”。我常跟班组说:“地下看不见,但每道工序都在给地面恢复’攒时间’。”

2.1开槽:快不是本事,稳才是关键

去年在新区做综合管廊,有个新来的施工员为了赶进度,把放坡系数从1:0.75改成1:0.5,结果第三天就塌方了——不仅填回去重挖,还赔了旁边绿化带的苗木钱。其实开槽的进度控制全在”算”字上:根据地质报告算放坡系数(黏土1:1,砂土1:1.25),算支护方式(浅沟用木板支撑,深沟用钢板桩),算开挖顺序(先探槽后大开挖,避免”一铲子挖穿”)。我们现在用”分层开挖法”,3米深的沟槽分两层挖,每层1.5米,既减少塌方风险,又能让后续管线安装队伍及时跟进,反而比”猛挖猛填”快。

2.2管线安装:毫米级误差决定后续工期

管线对接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去年做某医院的医疗废水管,设计要求坡度千分之三,结果有段管子因为测量时水准仪没调平,实际坡度只有千分之二——污水流速不够,不到半年就堵了。后来我们总结出”三量三核”:下管前量管长、量承口深度、量接口间隙;下管后核中线、核标高、核坡度。现在班组里的老陈师傅有个”土办法”:用透明软管装水做”水平尺”,两头一比对,误差超过5毫米绝对返工。看似麻烦,却省去了后期维修挖路的时间——要知道,修好的路面再挖开,光是恢复就得重新做基层、面层,至少耽误一周。

2.3验收:“松一时”等于”拖一月”

闭水试验、压实度检测这些验收环节,常被认为是”卡进度”的麻烦事。但我在项目上见过最惨的:某段雨水管闭水试验时偷懒没做,结果雨季一来,管周土壤被泡软,路面沉降了10公分,不仅要重新换管,连已经铺好的沥青路面都得掀了重铺,前前后后多花了20天。现在我们执行”即做即验”:沟槽回填前验地基承载力,管线安装完验接口严密性,分层回填时验每层压实度(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有次回填砂层,检测员小吴发现某段压实度只有90%(要求95%),当场让班组补压——虽然多花了2小时,但避免了后期路面下沉的大麻烦。

三、路面恢复:从”补丁”到”原皮”的精细再造

很多人觉得”挖开再填上”就行,可真正的路面恢复是”还原度比拼”——要让新铺的路面和原路面”无缝衔接”,不仅要好看,更要耐用。

3.1分层回填:地下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