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科技发展的制度背景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同星汉灿烂:雕版印刷术在盛唐走向成熟,活字印刷在北宋横空出世;火药从炼丹炉走进战场,指南针从司南演变为航海利器;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天文观测与机械传动于一体,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了三十卷科技精华;农书《四时纂要》《陈旉农书》总结耕作智慧,《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奠定药物学基础……这些令后世惊叹的创造,绝非偶然的灵光乍现,而是深植于当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制度土壤中的必然之花。本文将从制度层面切入,拆解唐宋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政治制度:稳定的框架与高效的执行
1.1中央集权的强化与政令畅通
唐宋两朝虽分属不同朝代,却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