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校园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方案
作为校学生会环保部负责人,过去三年我参与组织过6场校园环保活动。从最初发传单没人接,到去年“旧物置换市集”吸引2000+人次参与,我深刻体会到:好的环保宣传不是说教,而是让师生在参与中感知美好、产生共鸣。结合前期调研和师生反馈,现围绕“绿色校园,你我共绘”主题,设计本方案。
一、活动背景:从数据到故事,看清校园环保的“近在咫尺”
今年3月,我们联合后勤处做了校园环保现状调研(共回收1200份问卷)。数据显示:83%的同学认同“环保很重要”,但仅有37%能坚持自带水杯;教学楼每天产生的可回收垃圾中,60%是未喝完的瓶装水;宿舍区旧衣物丢弃量月均超500公斤,其中70%仍有使用价值。
这些数字背后是具体的场景:清晨教室后排,5个没喝完的矿泉水瓶躺在垃圾桶里“晒太阳”;毕业季宿舍楼下,成袋的玩偶、书籍被当作垃圾装车运走;实验室废弃的实验器材箱,被保洁阿姨踮脚塞进窄小的垃圾桶……这些真实画面让我们意识到:校园环保不是“宏大命题”,而是每个师生日常的“举手之劳”。本次活动的核心,就是把“环保”从口号变成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二、活动目标:从“知道”到“行动”的三阶跃升
基于现状分析,我们将活动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认知普及:让90%以上参与师生掌握至少3项实用环保技能(如垃圾分类口诀、旧物改造方法),纠正“环保=吃苦”“环保=麻烦”的认知偏差;
行为触发:通过互动体验,推动30%以上参与者在活动后1个月内形成至少1项长期环保习惯(如自带水杯、参与旧物回收);
文化浸润:在校园内培育“环保是时尚、是责任”的氛围,推动2-3个班级/社团建立常态化环保机制(如班级“绿植养护角”“废旧电池回收箱”)。
三、活动基本信息
3.1活动主题
绿色校园,你我共绘——让每个日常都成为环保实践
3.2活动时间
某学期中旬(持续1周,其中主会场活动集中在周六上午9:00-16:00)
3.3活动地点
主会场:校园中心广场(设置互动区、展示区、打卡区);
分会场:各教学楼一层大厅(设置“环保微行动”装置)、宿舍区2号楼前(旧物回收点)。
3.4组织架构
成立“校园环保宣传活动组委会”,下设三组协同运作:
策划组(5人):负责活动整体设计、流程把控,由学生会环保部核心成员组成;
执行组(15人):分场地布置、物资管理、现场引导3个小组,招募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
宣传组(8人):负责前期预热、现场记录、后期传播,联合校融媒体中心学生团队。
四、活动内容设计:从“看”到“做”的沉浸式体验
4.1前期预热:用“小互动”唤醒参与欲(活动前2周)
“你的环保值多少分?”线上测试:在公众号推出趣味问卷(如“你每天用几个塑料袋?”“旧衣物怎么处理?”),生成个性化环保报告(附“提升建议”),完成测试可领取活动当天“环保能量券”(凭券兑换绿植种子/旧物改造材料包);
“21天环保打卡挑战”:在班级群发起打卡活动(如“自带水杯”“随手关灯”),连续打卡15天可获得“环保小卫士”电子勋章,优秀打卡记录制成海报在食堂展示;
“校园环保痛点征集”:在广场设“吐槽信箱”,收集师生最想解决的环保问题(如“饮水机接水浪费”“快递盒无处存放”),活动当天公布“十大待解决痛点”及初步解决方案。
4.2主会场活动:让环保“可触摸、可创造”(活动当日)
主会场按“认知-实践-分享”逻辑设置四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都设计“动手+动脑”环节:
4.2.1环保知识闯关区(互动性★★★★)
设置5个闯关点,通过趣味游戏传递知识:
垃圾分类大作战:用卡通垃圾桶模型+仿真垃圾卡片(奶茶杯、电池、香蕉皮等),参与者限时分类,正确率超80%可盖“分类小能手”章;
水资源小侦探:用蓝墨水模拟污水,通过沉淀、过滤装置演示“污水变清水”,参与者动手操作后,发放“节水小贴士”(如“刷牙时关水龙头可省3升水”);
碳足迹计算器:输入日常行为(如“每天外卖1次”“每周洗澡2次”),现场电脑生成个人碳排放量,对比“校园平均水平”,直观感受“微小改变的力量”;
环保谣言粉碎机:设置“真or假”展板(如“一次性纸杯比塑料杯环保?”“旧电池可以和普通垃圾一起扔?”),参与者投票后,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科学依据;
环保史话小剧场:学生志愿者用情景剧演绎“从限塑令到碳中和”的变迁,穿插提问互动(如“你知道我国哪年提出‘双碳’目标吗?”)。
4.2.2旧物改造工坊(创造性★★★★★)
提前收集师生捐赠的旧衣物、废纸箱、易拉罐等(活动前1周设回收点),现场提供工具包(剪刀、胶水、彩纸)和改造教程(如“牛仔裤变收纳袋”“易拉罐变笔筒”)。邀请手工社团成员担任导师,分初级(10分钟速成)、进阶(30分钟创作)两个难度。完成作品可盖“改造达人”章,优秀作品在“环保创意展”展示,作者获得“校园环保创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