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VIP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22高一下·浙江嘉兴·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怀故人

【宋】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①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②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藓庭:郊野。②旧国:故乡。

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

B.“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

C.《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

D.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

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

【答案】

1.B

2.同:①借景抒情,两首作品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②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

异:①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直抒胸臆,思乡之情没有尽头,不见故人便独自凝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②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以哀景写哀情;李词则用“春花”“秋月”“东风”等乐景,反衬作者的孤独愁绪。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结合听觉、嗅觉”错误。“蟋蟀乱声秋”为从听觉写景,应为“听觉、视觉”。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同:

两诗中“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描写了清秋萧条景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描写了春天景色,以乐衬哀。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比喻成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故国之思比喻成“一江春水”。两首诗都运用比喻修辞,化抽象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

异:

从抒情方法角度看,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描写自己端正的坐着,凝望中满眼都是乡愁,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含蓄生动的表现亡国之痛绵延不绝。

从意象选择来看,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融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愁;李词则以乐景衬哀情,选用“春花”“秋月”“东风”等春天的美好景物,反衬作者亡国后的孤独愁绪。

(2025·陕西咸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谢新恩①

南唐?李煜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②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注】①此词当作于李后主在位的后期。当时南唐国事日渐衰微,宋军步步紧逼,国势危急。②窗,《词谱》中作“刀”。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描绘了客散人归后庭院空寂、珠帘半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B.“林风淅淅夜厌厌”,其中“淅淅”一词写出了风声的特点,“厌厌”则表现了风吹之夜的短暂。

C.“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通过描写小巧、尖细的新月,进一步凸显夜的冷静,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

D.“一声羌笛”惊醒本在怡然酣睡的主人公,“力困起还慵”的情态则与后句“醉”的状态相照应,贴合实际。

4.本词中“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何异同?请从情感和手法上简要分析。

【答案】

3.B

4.情感方面:

①同:两首词中的句子皆写出了愁情的绵长无尽。《虞美人》中以“一江春水”的源源流逝说明愁情的绵长无尽,本词以“何穷”的发问凸显愁情的无穷无尽。

②不同:本词写出了国势危急之愁,《虞美人》则写出了亡国之痛。

手法不同:

①《虞美人》运用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情的绵绵不绝。

②本词运用对比,春光长在与人老去形成对比,突出了愁情的无穷无尽。

【导语】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客散人归后的落寞场景,上阕先营造凄清的氛围,接着以风声、新月烘托主人公的孤寂。下阕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流逝、愁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