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农作物假黑霉病防治总结
一、农作物假黑霉病概述
农作物假黑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广泛影响多种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等。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叶片、茎秆和果实出现黑色霉斑,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或减产。
(一)发病症状
1.叶片:初期出现小形暗绿色病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表面覆盖黑色霉层。
2.茎秆:病斑多发生在分蘖节或分叉处,初期为水渍状,后变黑褐色,严重时导致茎秆腐烂。
3.果实:表面出现黑色霉斑,果肉腐烂,影响品质。
(二)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农具和病残体传播。
2.病原菌:假黑霉病菌(*Mycosphaerella*spp.)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开始侵染。
3.发病条件:温暖潮湿(温度20-28℃)、高湿度(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利于病害发生。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优先种植本地推广的抗病品种,如玉米品种“抗霉1号”。
2.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病原菌积累。
3.清理病残体: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病秆,集中销毁或深埋。
4.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二)化学防治
1.预防性喷药:
-在发病前或早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治疗性喷药:
-病害发生时,喷施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68%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注意喷匀喷透,重点保护叶片背面和茎秆分蘖部位。
(三)生物防治
1.使用生物农药:如2%春雷霉素水剂(200-300倍液)或20%井冈霉素水剂(400-500倍液),安全环保。
2.保护天敌: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时,避免杀伤天敌昆虫,维持生态平衡。
三、注意事项
(一)监测预警
1.定期检查:在生长季节每10天检查一次田间病情,早发现早防治。
2.天气预警:高温高湿天气来临前,提前喷药预防。
(二)安全操作
1.佩戴防护用品:喷药时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
2.农药轮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三)记录管理
1.记录用药情况:记录农药名称、浓度、使用时间及效果,便于后续调整方案。
2.病害档案:建立田间病害档案,总结防治经验,提高管理效率。
一、农作物假黑霉病概述
农作物假黑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广泛影响多种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等。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叶片、茎秆和果实出现黑色霉斑,严重时导致植株枯死或减产。
(一)发病症状
1.叶片:初期出现小形暗绿色病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表面覆盖黑色霉层。病斑边缘有时有黄色晕圈。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背面会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干枯卷曲。
2.茎秆:病斑多发生在分蘖节或分叉处,初期为水渍状,后变黑褐色,严重时导致茎秆腐烂,植株从病部以上枯死。病部表面同样覆盖黑色霉层。
3.果实:表面出现黑色霉斑,果肉腐烂,影响品质。果实受害后,通常提前脱落或无法正常成熟。
(二)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农具和病残体传播。雨水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特别是降雨后湿度大的环境,病害传播速度加快。
2.病原菌:假黑霉病菌(*Mycosphaerella*spp.)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开始侵染。病原菌可以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植株。
3.发病条件:温暖潮湿(温度20-28℃)、高湿度(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利于病害发生。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和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发病较重。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优先种植本地推广的抗病品种,如玉米品种“抗霉1号”。在购买种子时,选择有明确抗病性标识的品种,并咨询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的信息。
2.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降低病原菌积累。轮作作物应选择对假黑霉病不敏感的作物,如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
3.清理病残体: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病秆,集中销毁或深埋。销毁方式可以是焚烧(注意安全)或堆肥发酵(温度需达到60℃以上并持续5天以上)。
4.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具体施肥方案如下:
-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分蘖期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
-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
5.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喷灌,降低田间湿度。在病情发生时,避免叶面长时间湿润。
(二)化学防治
1.预防性喷药:
-在发病前或早期,喷施50%多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论基础(第2版)田宝玉习题解答.pdf
- 政水压试验方案.pdf VIP
- 芯片专家访谈录_202303.pdf VIP
-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pdf VIP
- 雷克萨斯-Lexus RX-产品使用说明书-RX200t-AGL20L-AWTGZC2-RX200tOM_OM48E46C_01-1509-00.pdf VIP
- 色彩基础:色彩基础知识PPT教学课件.pptx
- 中建盘扣式落地卸料平台施工方案范本.docx VIP
- 第十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题库及答案(801-1000题) .pdf VIP
- 老师的述职报告.docx VIP
- 第十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题库及答案(601-800题)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