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普洱茶生产全流程规划
###一、普洱茶生产全流程概述
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陈化特性和丰富的口感,受到茶友们的广泛喜爱。普洱茶的生产流程复杂且精细,涉及多个环节的把控。本规划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包装,系统梳理普洱茶的生产全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与风味达到最佳标准。
###二、原料准备与采摘
####(一)原料选择
1.**古树茶与台地茶**:优先选择海拔1000米以上的古树茶,其内含物质丰富;台地茶则需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茶树。
2.**鲜叶标准**: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75%左右,避免机械损伤。
####(二)采摘时机
1.**春茶**:2月下旬至3月,芽叶肥壮,内含物质高。
2.**夏茶**:5月至6月,茶树生长旺盛,但需避免雨季采摘。
3.**秋茶**:8月至10月,滋味醇厚,适合制作生茶。
###三、鲜叶处理
####(一)萎凋
1.**自然萎凋**:将鲜叶摊放在竹制萎凋筛上,室温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70%-80%,历时12-24小时。
2.**萎凋程度**:以鲜叶失去30%-40%水分、叶质柔软为标准。
####(二)杀青
1.**炒青方式**:采用无烟炒制锅,温度控制在120-130℃,历时3-5分钟。
2.**杀青标准**: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捻成团不易碎。
###四、揉捻与发酵
####(一)揉捻
1.**揉捻手法**:先轻揉后重揉,历时10-15分钟,使茶叶成条率≥80%。
2.**解块**:揉捻后静置20分钟,再进行解块,促进均匀发酵。
####(二)发酵
1.**生茶发酵**:控制温度28-35℃,湿度85%-90%,历时7-15天。
2.**熟茶发酵**:采用人工渥堆,温度控制在50-60℃,历时30-60天。
###五、干燥与整形
####(一)干燥
1.**晒干**:将茶叶摊放在晒场上,避免阳光直射,历时3-5天,含水量降至8%-10%。
2.**烘干**:使用烘干机,温度控制在80-100℃,历时2小时。
####(二)整形
1.**紧压成型**:将干燥后的茶叶通过模具压制成饼、砖、沱等形状,压力控制在200-300kg/cm2。
2.**包装**:使用透气性良好的竹笋壳或纸袋包装,避免霉变。
###六、成品储存
1.**仓库要求**:温度10-25℃,湿度60%-70%,保持通风干燥。
2.**陈化管理**:定期翻动,避免茶叶受潮或变质,陈化时间建议3年以上。
###七、质量控制
1.**感官鉴定**:通过香气、滋味、叶底等指标评估茶叶品质。
2.**理化检测**:检测水分、灰分、茶多酚等含量,确保符合行业标准。
###八、包装与运输
####(一)包装
1.**内包装**:使用食品级塑料袋或纸袋,防止异味污染。
2.**外包装**:采用纸箱或竹箱,标注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
####(二)运输
1.**温湿度控制**:运输过程中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防止茶叶变质。
2.**防震措施**:使用泡沫或软垫包装,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破损。
###五、干燥与整形(续)
####(一)干燥
1.**晒干**
-**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无遮挡的室外场地,地面铺设干净的白布或竹帘,避免泥土污染。
-**摊晒厚度**:单层摊晒,厚度不超过5厘米,确保茶叶受热均匀。
-**翻晒次数**:每日翻动2-3次,防止局部过干或霉变。
-**干燥标准**:以手捻茶叶成粉末状、含水量降至8%-10%为结束标准。
-**注意事项**:避免雨淋,雨后需重新摊晒并加强通风。
2.**烘干**
-**设备选择**:采用带式或网带式烘干机,温度可分段调控。
-**分段控温**:
-预热段:80-90℃,历时30分钟,逐步去除鲜叶水分。
-烘干段:90-100℃,历时1-2小时,使含水量降至8%-10%。
-稳定段:80-85℃,历时30分钟,消除高温对茶叶内质的损伤。
-**通风控制**:保持烘干机排风扇正常运转,湿度控制在50%-60%。
-**干燥标准**:通过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确保含水量达标。
####(二)整形
1.**紧压成型**
-**模具准备**:清洁压模,检查是否有锈蚀或破损,确保密封性。
-**茶叶装填**:
-先将茶叶通过筛网筛选,去除杂质。
-均匀铺入茶叶,厚度控制在5-8厘米,避免堆积过紧。
-使用压辊轻轻压实,防止茶叶滑落。
-**压制工艺**:
-生茶:压力分三阶段递增,总压力200-300kg/cm2,历时3-5小时。
-熟茶:采用双压模组合,压力250-350kg/cm2,历时4-6小时。
-**脱模检查**:脱模后检查茶叶形状是否完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