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docxVIP

2025最新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最新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命题思路

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历史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知识迁移与逻辑表达能力的关键题型,聚焦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抗争”“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核心板块。本专项训练精选近年各地中考及模拟题中典型材料分析题,涵盖文字、图表、地图等多元史料类型,围绕“侵略与反侵略”“改革与革命”“思想与文化”等高频主题,通过分层设问(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本质,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提升应对材料分析题的实战能力。

二、专项训练内容(附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材料1

材料: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自《南京条约》(1842年)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摘自《马关条约》(1895年)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自《辛丑条约》(1901年)

问题:

(1)上述三个条约分别是在哪次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的?(3分)

(2)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指出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解题思路:

-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明确《南京条约》对应鸦片战争(1840-1842)、《马关条约》对应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辛丑条约》对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第2问:对比两个条约的经济条款,《南京条约》以“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为主,体现商品输出(倾销商品);《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体现资本输出(直接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原料与劳动力)。

-第3问:《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的工具;社会性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沉沦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倾销商品)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开设工厂,直接投资)为主。

(3)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材料2

材料: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问题:

(1)材料中提到的“洋务事业”“公车上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阶段的探索?(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及核心主张。(4分)

(3)从这些探索中,你能看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分)

解题思路:

-第1问:根据教材逻辑梳理——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器物层面的技术探索)、公车上书(1895年,拉开戊戌变法/制度变革探索的序幕)、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清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思想文化层面的革新)。

-第2问:洋务运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核心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第3问:共同目标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办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网络工程师持证人

各种文档PPT模板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21日上传了中级网络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