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和燃烧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氧化和燃烧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概述与定义

02

氧化反应原理

03

燃烧反应原理

04

实验与演示

05

实际应用场景

06

总结与扩展

01

概述与定义

氧化基本概念

狭义氧化反应定义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特征

广义电子转移理论

指物质与氧元素结合生成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典型表现为金属生锈(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或有机物燃烧(如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电子层面定义,任何失去电子的过程均属氧化反应,例如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Na→Na⁺+e⁻),该理论扩展了氧化反应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在有机反应中,通过增加碳氧键(如醇氧化为醛)或减少碳氢键(如烷烃脱氢生成烯烃)来实现氧化,典型实例包括乙醇被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醛的过程。

燃烧核心特征

剧烈氧化放热现象

燃烧表现为物质与氧气发生快速氧化反应,伴随显著的能量释放(如木材燃烧释放3800kJ/kg热量),其反应速率远超缓慢氧化。

三要素缺一不可

可燃物、助燃剂(通常为氧气)、点火源构成燃烧三角,现代理论补充链式反应形成四面体模型,解释阻燃剂中断自由基反应的机理。

发光发热的链式反应

燃烧过程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维持,火焰可见光辐射源于高温激发态分子(如CH*自由基发射蓝光),温度范围通常达500-3000℃。

两者关系解析

02

03

反应条件调控转化

01

燃烧属于特殊氧化类型

通过催化剂或温度控制可实现氧化-燃烧的转化,如铂催化使甲烷在200℃发生完全氧化(燃烧),而无催化剂时仅能在650℃以上自燃。

能量释放梯度差异

普通氧化反应(如铁生锈)每小时释放约1kJ能量,而燃烧反应(如汽油燃烧)每秒可释放45kJ,相差5个数量级。

所有燃烧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未必伴随燃烧(如细胞呼吸属缓慢氧化),区别在于反应速率和能量释放形式。

02

氧化反应原理

氧化过程机制

01

电子转移机制

氧化反应的本质是电子从还原剂向氧化剂的转移过程,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形成氧化还原对。

02

自由基链式反应

某些氧化反应(如燃烧)通过自由基中间体引发链式反应,例如烃类燃烧中·OH自由基的生成与传递加速反应进程。

常见氧化剂介绍

高锰酸钾(KMnO₄)

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还原为Mn²⁺(紫色褪去),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生成MnO₂棕色沉淀,广泛用于有机物的氧化裂解。

过氧化氢(H₂O₂)

温和氧化剂,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常用于医疗消毒或环境修复中的污染物降解。

臭氧(O₃)

高效氧化剂,可破坏有机物双键结构(如烯烃臭氧化反应),亦用于水处理中杀菌和脱色。

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

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强(Cr₂O₇²⁻→Cr³⁺),常用于酒精检测和有机合成中的氧化步骤。

氧化反应类型划分

燃烧反应

金属腐蚀(如铜绿生成:2Cu+O₂+H₂O+CO₂→Cu₂(OH)₂CO₃)或生物呼吸作用(葡萄糖氧化释放能量),反应速率低且不发光。

缓慢氧化

生物氧化

电化学氧化

剧烈氧化(如甲烷燃烧:CH₄+2O₂→CO₂+2H₂O),伴随发光发热,需达到着火点并具备充足氧气。

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通过NADH/FADH₂传递电子至氧,生成ATP和水,是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过程。

原电池负极自发失电子(如锌铜电池中Zn→Zn²⁺+2e⁻),电解池阳极强制发生氧化反应(如氯碱工业中2Cl⁻→Cl₂+2e⁻)。

03

燃烧反应原理

燃烧必要条件

可燃物存在

燃烧必须存在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天然气等,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

氧气是大多数燃烧反应的必需条件,其浓度直接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例如在富氧环境下燃烧速率会显著加快。

可燃物必须被加热至其着火点以上才能引发燃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差异较大,例如汽油的着火点远低于木材。

燃烧过程需要自由基链式反应的持续进行,任何中断(如灭火剂干扰)都会导致燃烧终止。

助燃剂(通常为氧气)

达到着火点温度

链式反应维持

可燃物物理状态

固体(如煤块)燃烧速率受表面积影响,粉末状或气态可燃物因接触面积大而燃烧更快。

氧气浓度

空气中氧气含量(约21%)为常态,但增加氧浓度(如工业氧焊)会急剧加速燃烧,甚至引发爆炸。

环境温度与压力

高温环境会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高压环境可能促进自由基碰撞频率,两者均会显著提升燃烧速率。

催化剂作用

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可作为燃烧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而阻燃剂则通过抑制自由基减缓燃烧。

燃烧速率控制因素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未燃尽碳颗粒形成烟雾,工业燃烧还可能产生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对呼吸道健康危害极大。

颗粒物与烟雾

含硫或氮燃料(如煤炭)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一步

文档评论(0)

182****0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年轻没有失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