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核心信息汇编.docxVIP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核心信息汇编.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核心信息汇编

一、标准基本概况

(一)制定背景与地位

发布主体:由原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卫生部批准颁布,是我国中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行时间:于199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为中药材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提供法定依据;

定位: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收载中药材的标准空白,与药典形成互补,属于国家药品标准(部颁标准)范畴,具有法律效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中药材的种植(养殖)、采收加工、质量检验、经营销售、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涵盖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质量优劣评价、杂质控制等核心环节。

二、药材收录与分类

(一)收录范围

共收录522种中药材,涵盖常用中药材、地区习用药材及部分珍稀药材,重点解决当时中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缺失的问题,具体包括:

植物类中药材:如黄芪、当归、川芎、板蓝根等476种(占比91.2%),明确原植物来源(科属、学名)、药用部位;

动物类中药材:如麝香、鹿茸、蝉蜕等34种,规定动物来源、药用部位及加工要求;

矿物类中药材:如石膏、朱砂、雄黄等12种,明确矿物组成、性状特征及杂质限度。

(二)分类方式

按药材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方便检索;每种药材单独成篇,结构统一,包括【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11个核心项目。

三、核心质量控制标准

(一)鉴别方法(真伪判定核心)

性状鉴别: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有毒药材除外)描述药材外观、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如“黄芪: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浅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显微鉴别:针对植物类药材的根、茎、叶等部位,描述横切面、粉末特征(如细胞类型、导管类型、草酸钙结晶形态),动物类药材描述组织构造,矿物类药材描述晶体结构;

理化鉴别:采用化学反应(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薄层色谱(TLC)等方法,部分药材增设荧光鉴别、紫外光谱鉴别,确保专属鉴别性。

(二)检查项目(纯度控制)

杂质:明确允许杂质含量限度,一般药材杂质不得过3%,特殊药材(如泥沙较多的根茎类)根据特性调整;

水分:采用烘干法或甲苯法测定,多数药材水分不得过15%,防止霉变;

灰分:包括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控制无机杂质(如泥沙、矿物质残留),总灰分一般不得过10%;

重金属与有害元素:部分药材规定铅(Pb)不得过百万分之五,砷(As)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Hg)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一;

农药残留:针对种植类药材,控制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如六六六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二,滴滴涕不得过百万分之零点一;

毒性成分:有毒药材(如朱砂、雄黄)明确毒性成分含量限度,如“朱砂: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同时规定炮制减毒方法。

(三)含量测定(质量优劣评价)

方法:采用经典化学方法(如滴定法、重量法)或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如“甘草: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限度:明确最低含量标准,确保药材药效,未达到含量限度的为劣药,不得销售使用。

(四)炮制要求

规定法定炮制方法,如净制、切制、炒制(清炒、麸炒、砂炒)、蒸制、煮制、煅制等;

明确炮制前后的性状变化及质量要求,如“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油点……”。

四、炮制与用法用量标准

(一)炮制原则

遵循“逢药必制,制则有道”,明确炮制目的(如减毒、增效、缓和药性),炮制工艺统一,确保全国炮制规范一致性。

(二)用法与用量

明确内服(煎汤、研末冲服等)、外用(捣敷、煎水洗等)方式;

规定成人日常用量,如“当归:煎服,6~12g”,有毒药材(如附子)严格限定用量及炮制要求,避免中毒。

(三)贮藏要求

根据药材特性规定贮藏条件,如“置干燥处,防潮”“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部分贵重药材(如麝香)要求“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严防走失”。

五、标准应用与查阅要点

(一)应用场景

生产企业:作为中药材采购验收、生产加工、成品检验的依据;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用于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真伪鉴别、违法违规查处;

医疗机构:中药房采购验收、处方调配的质量依据;

科研机构:中药材品种整理、资源开发、质量研究的参考标准。

(二)查阅注意事项

版本区分:该标准为1992年版,后续未修订,部分药材的质量标准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N1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