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最佳康复方案:手把手教你从“走不了”到“跑起来”.docVIP

跟腱断裂最佳康复方案:手把手教你从“走不了”到“跑起来”.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IP

VIP

PAGE/NUMPAGES

VIP

跟腱断裂最佳康复方案:手把手教你从“走不了”到“跑起来”

谁没经历过突然的“意外”?可能是打球时猛地起跳落地,脚后根传来“啪”的一声脆响,接着就是钻心的疼;也可能是下楼时没踩稳,身体失重的瞬间,后脚像被什么东西“扯断”了,站起来才发现,脚尖根本勾不起来,连正常走路都成了奢望。

跟腱断裂后,很多人会陷入恐慌:“我还能恢复正常吗?”“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以后再也不能运动了?”甚至有人急着康复,盲目下地走路,结果反而让跟腱愈合得更差。其实跟腱断裂的康复就像修复一根断了的橡皮筋,不能急着拉,也不能放任不管,得按“步骤来”——从初期的“保护固定”,到中期的“慢慢拉伸”,再到后期的“逐步用力”,每一步都有讲究。今天我就用15年运动康复的实战经验,给大家一份“有温度、能落地”的跟腱断裂最佳康复方案,帮你避开误区,科学恢复,重新找回正常走路、甚至运动的能力。

一、先搞懂:跟腱断裂不是“小伤”,别踩“两个致命误区”

跟腱是我们脚后跟上“最有力的橡皮筋”,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脚跟骨,走路、跑步、跳跃全靠它发力。一旦断裂,就像橡皮筋断了,得花时间“接好、养牢”。很多人因为不懂康复原理,踩了误区,导致恢复慢、留后遗症,这两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疼得轻就不用治,养养就好”

跟腱断裂分“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就算是部分断裂,也不是“养养就能好”。就像橡皮筋断了一半,要是还继续用它绑东西,剩下的一半迟早也会断。有些患者觉得“能走路就不算严重”,其实可能是跟腱部分断裂后,其他肌肉暂时“帮忙代偿”,但长期下来,不仅跟腱愈合不良,还会导致小腿肌肉萎缩、走路姿势变形,后期想恢复就更难了。

所以不管疼得轻还是重,只要出现“脚后根疼、脚尖勾不起来、走路踮脚”这三个症状,一定要先去医院做超声或MRI检查,确认断裂程度,再制定康复方案,别自己硬扛。

误区二:“康复就是‘不动’,躺到能走路就行”

跟腱断裂后需要固定,但不是“一动不动”。就像种庄稼,既不能天天浇水把根泡烂,也不能一直不浇水让苗枯死。如果长期不动,跟腱会像“生锈的铁丝”一样变僵硬,小腿肌肉也会因为不用力而萎缩——本来小腿能轻松踮脚,躺一个月后,可能连抬腿都没力气。后期就算跟腱愈合了,也会因为肌肉无力、跟腱僵硬,走不了路、跑不起来。

正确的康复是“动静结合”:固定期间要做“不影响跟腱的肌肉训练”,比如活动脚趾、收缩大腿肌肉;拆了固定后,再慢慢拉伸跟腱、练习发力,这样才能让跟腱愈合得又牢又有弹性。

二、四阶段康复方案:从“固定保护”到“回归运动”,一步都不能错

跟腱断裂的康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训练方法都不一样,就像爬楼梯,得一步一步往上走,不能跳级。

第一阶段:急性固定期(术后0-4周)——“让跟腱‘安心愈合’,别打扰”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保护跟腱,减少肿胀”,就像给刚接好的橡皮筋“裹上保护层”,让它在稳定的环境里长好。主要做三件事:

1.固定:用“支具”给跟腱“搭架子”

术后医生会给你戴一个“跟腱靴”(或石膏),把脚固定在“脚尖稍微下垂”的位置——这个姿势能让跟腱处于“放松状态”,不用发力,减少愈合时的拉力。注意这几点:

别私自拆支具:就算觉得闷、不舒服,也不能自己把支具拆下来,不然跟腱可能会因为受力而再次断裂;

保持支具干燥:洗澡时可以套上防水套,要是不小心弄湿了,及时找医生更换,避免伤口感染;

调整松紧度:如果觉得支具太紧,脚发麻、变紫,要及时找医生调松,防止血液循环不畅。

2.消肿:用“冷敷+抬高”给脚“降温减压”

术后前3天,脚会肿得厉害,甚至皮肤会发紫,这是正常的炎症反应。可以用“冷敷”缓解:

方法:用毛巾裹住冰袋,敷在脚后根和小腿下方,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注意别直接把冰袋贴在皮肤上,以免冻伤;

抬高:坐着或躺着时,把脚垫高,高于心脏水平(比如垫个枕头),这样能让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就像“让水往低处流”,把脚里的“多余水分”排出去。

3.肌肉训练:“不动脚,也能练肌肉”

这个阶段虽然脚不能动,但可以练“不影响跟腱的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脚趾活动:用力弯曲脚趾,再慢慢伸直,每次10-15个,每天3组——就像给脚趾“做按摩”,促进脚部血液循环;

大腿收缩:坐在床上,用力绷紧大腿前侧的肌肉,保持5秒,再放松,每次15-20个,每天3组——大腿有力了,后期走路时能更好地“支撑身体”,减轻跟腱的负担。

第二阶段:跟腱松动期(术后5-8周)——“慢慢‘唤醒’跟腱,别用力”

这个阶段跟腱已经初步愈合,可以拆支具了,

文档评论(0)

hmwn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