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VIP
VIP
PAGE/NUMPAGES
VIP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中的绿色建筑技术
一、方案目标与定位
(一)总体目标
以“低碳减排、资源循环、生态适配、长效节能”为核心,破解城市基础设施“高能耗、高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构建“设计-施工-运营”全周期绿色技术应用体系。通过系统性集成节能、环保、再生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能源效率提升、环境影响降低,打造“生态友好、可持续”的城市基建样板,为道路、桥梁、管网、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提供可落地的绿色建筑技术通用方案。
(二)具体目标
节能降耗:基础设施能耗较传统建设降低[X]%(≥3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X]%以上(≥15%);公共建筑供暖/制冷能耗降低[X]%,道路照明能耗降低[X]%,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资源循环:水资源循环利用率≥[X]%(≥35%),建筑固废回收率≥[X]%(≥85%);再生材料(如再生沥青、再生混凝土)使用率≥[X]%(≥20%),减少原生资源消耗。
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周边绿化覆盖率提升[X]%(≥25%),生态修复区域(如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率≥[X]%;施工期扬尘、噪声污染达标率100%,运营期碳排放降低[X]%(≥20%)。
运营长效:绿色技术设施维护成本降低[X]%(≥20%),使用寿命延长[X]年(≥5年);设施数字化运维覆盖率达[X]%(≥80%),实现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
(三)定位
本方案定位为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操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基础设施项目,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阶段。既聚焦当前基建绿色技术痛点(如技术碎片化、落地难),提供针对性应用方法;又着眼“双碳”政策与生态需求,确保技术适配长期发展,成为提升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核心支撑。
二、方案内容体系
(一)节能技术应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公共建筑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计——立面设可开启高窗,搭配遮阳百叶(夏季遮阳、冬季进光),减少空调使用;道路两侧采用透水铺装(透水砖、透水沥青),降低地表温度,缓解热岛效应;桥梁、隧道照明采用LED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光感、车流量调节亮度(无车时段降为30%亮度),节能50%以上。
主动式节能技术:公共建筑安装空气能热泵、地源热泵系统,替代传统燃气供暖/制冷,能耗降低30%-40%;道路、广场部署太阳能路灯(单灯功率≤60W),配套储能电池,满足夜间照明需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利用沼气发电,供设施自身运营,实现能源自给率≥10%。
(二)资源循环技术应用
水资源循环技术:市政管网建设同步规划雨水回收系统——道路两侧设雨水篦子+渗透沟,收集雨水经滤池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公共建筑设中水处理站,收集洗漱、空调冷凝水,处理后用于冲厕、景观补水,中水回用率≥40%;河道治理采用“生态滞留塘+人工湿地”技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水质达标率提升25%。
固废再生技术:道路建设采用“再生沥青”(旧沥青路面铣刨料回收率≥90%),再生骨料掺量≥30%;桥梁、管网基础使用再生混凝土(建筑固废破碎后掺量≥20%),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期固废实行“分类收集-现场破碎-就近回用”,如基坑开挖土方用于场地回填,减少外运量。
(三)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边坡/河道生态修复:道路、桥梁边坡采用“植被混凝土+本土植物”修复技术,喷播紫花苜蓿、狗牙根等耐旱植物,植被覆盖率1年内达80%;河道治理采用“生态护岸”(格宾石笼、生态袋)替代硬化护岸,搭配水生植物(芦苇、菖蒲),构建滨水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
绿化融合技术:道路中央隔离带、两侧绿化带选用本土耐候植物(如国槐、月季),减少灌溉用水;公共建筑屋顶、立面采用“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技术,屋顶绿化覆盖率≥50%,立面绿化选用爬藤植物(如爬山虎),降低建筑能耗;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铺装,绿化覆盖率≥30%,兼顾停车与生态功能。
(四)数字化绿色技术应用
智能监测技术:基础设施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公共建筑监测温湿度、能耗、空气质量,道路监测车流量、路面温度,管网监测流量、泄漏;数据实时上传至绿色运维平台,自动预警异常(如能耗超标、管网泄漏),及时调整运行策略。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模型(如桥梁、管网),模拟绿色技术运行效果(如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通过模型优化技术参数(如光伏板安装角度、雨水回收量),提升技术应用效率;运营期通过模型预判设施故障,提前开展维护,降低运维成本。
三、实施方式与方法
(一)技术适配选型法
项目分类适配:道路、桥梁优先选用再生材料(再生沥青、再生混凝土)、节能照明技术;公共建筑重点应用被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卷.pdf VIP
- SWTS-CV01-2013 钢直梯及栏杆通用图.pdf VIP
- DLT5759-2017 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3月高三语文联考作文题目及范文: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docx VIP
-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pdf VIP
- 百度旅游-成都攻略百度旅游-成都攻略.pdf VIP
- 《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以A酒店为例》10000字.doc VIP
- 大学生新能源职业生涯规划.pptx VIP
- 2025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附答案.pdf VIP
- 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