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pdfVIP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①②③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

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

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

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醉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

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

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________②泉香而酒洌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

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为什么而乐呢?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

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

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

文档评论(0)

155****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