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VIP
VIP
PAGE#/NUMPAGES#
VIP
立秋打虫的最佳时间:一份有温度的实战指南
不少农户立秋后总犯愁:“虫子咋越打越多?刚喷完药没几天,又冒出来了”;有人选正午打药,结果太阳一晒,药劲没了不说,还把庄稼叶子烧得卷了边;有人等下雨后再打,却不知雨水把虫卵冲得四处都是,虫害反而更严重。我早年在农技站工作时,遇到过一位种白菜的大爷,立秋后见菜上有蚜虫,连着三天正午打药,结果蚜虫没除净,白菜叶倒枯了一半。后来跟着老农蹲点观察虫害规律,才摸透“立秋打虫”的关键——不是“见虫就打”,也不是“随便选个时间”,得“看节气窗口期、看虫害类型、看天气时段”,像“给庄稼‘精准治病’”,时机对了,药到虫除还不伤作物。今天就用大白话,把立秋打虫的最佳时间、实操技巧、避坑要点全说透,让你不管种庄稼还是养花草,都能高效除虫,少走弯路。
一、先搞懂:立秋为啥要打虫?抓住“虫害反扑期”是关键
立秋后天气“早晚凉、中午热”,像“给虫子搭了‘舒适窝’”——白天温度适合虫子活动取食,夜晚凉爽利于虫卵孵化,加上秋收作物(玉米、水稻、蔬菜)正处于“灌浆期、结球期”,养分足,虫子吃得欢,虫害容易“反扑”。这时候打虫,不是“消灭零星虫子”,而是“阻断虫害爆发”,像“在虫子繁殖前‘断根’”,不然等虫子大量产卵,后期再打就晚了。
要选对打虫时间,得先明白两个核心:
虫子“怕啥时候”:多数害虫怕“低温、高湿、避光”,打药时间要往虫子“活跃但脆弱”的时段靠;
作物“耐啥时候”:作物叶片在“高温强光、雨天露水”时易受药害,打药要避开这些时段,像“给作物‘避伤’”。
这两个核心像“打虫的‘指南针’”,不明白就容易打错时间:要么没打到虫子,要么伤了作物,白忙活一场。
二、核心干货:立秋打虫最佳时间,按“三个维度”定
立秋打虫的最佳时间不是固定的“某天某点”,而是按“节气窗口期、虫害类型、天气时段”三维度选,像“给锁配三把钥匙”,缺一不可,精准度越高,除虫效果越好。
(一)第一维度:节气窗口期——立秋后7-15天,抓住“虫害产卵前”
立秋后虫子有个“繁殖临界点”:前7天虫子还在“疯狂取食攒能量”,没开始大量产卵;7-15天是“产卵初期”,虫卵数量少,容易消灭;超过15天,虫卵孵化成幼虫,幼虫抗药性弱但数量多,打药得反复多次,成本高还伤作物。所以,立秋打虫的“黄金节气窗”是立秋后7-15天,像“在虫子‘生娃前’下手”,事半功倍。
适配场景:
大田作物(玉米、水稻):立秋后7天左右打第一次药,重点防玉米螟、稻飞虱,此时虫子还在茎秆、叶片上取食,没钻进穗部,药能直接打到;
蔬菜作物(白菜、萝卜):立秋后10天左右打第一次药,重点防蚜虫、菜青虫,此时蔬菜刚进入结球期,虫子还没藏进叶球,防治更彻底。
避坑提醒:
别“立秋当天就打药”:此时虫子还没进入“活跃取食期”,药没吃进肚子,效果差;
别“超过20天再打药”:此时虫卵已孵化,幼虫藏在作物深处(比如玉米穗、白菜叶球),药打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虫子吃庄稼。
(二)第二维度:虫害类型——按“虫子活跃习性”选时间
不同虫子“活跃时间”不一样,像“有的人喜欢白天干活,有的人喜欢晚上”,得按虫子的“作息”选打药时间,才能精准命中。
1.昼出型害虫(蚜虫、菜青虫、玉米螟成虫)——最佳时间:上午8-10点
为啥是这个时段?这类虫子像“‘上班族’”,上午8点后太阳出来,温度升到20-25℃,开始爬出来取食、活动,此时虫子在作物表面(叶片、茎秆),药能直接喷到身上;而且上午叶片有露水,药能更好地附着在叶片上,像“给叶片‘涂药膜’”,不容易被风吹掉。
实操技巧:
打蚜虫:重点喷叶片背面(蚜虫喜欢躲在背面),用“雾状喷头”,别用“柱状喷头”,雾状药能均匀覆盖,柱状药容易冲掉蚜虫,还伤叶片;
打菜青虫:重点喷叶片边缘(菜青虫喜欢啃边缘),喷药时“上下喷透”,别只喷正面,不然虫子躲在背面还能活。
2.夜出型害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最佳时间:傍晚5-7点
为啥是这个时段?这类虫子像“‘夜猫子’”,傍晚5点后温度下降,开始从土壤里、作物深处爬出来活动、取食,此时打药,虫子刚出来就碰到药,还没来得及吃庄稼就被消灭;而且傍晚露水开始凝结,药能附着在作物上一整晚,虫子晚上取食时会把药吃进肚子,效果更持久。
实操技巧:
打地老虎:地老虎白天躲在土壤表层,傍晚爬出来咬作物根,打药时要“喷药+灌根”结合,先喷作物茎基部,再用稀释的药水灌根,像“给土壤‘下毒’”,地老虎爬出来就中毒;
打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傍晚躲在叶片背面,打药时要“从下往上喷”,重点喷中下部叶片,别只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