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校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时有发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登革热病例,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因此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一)登革病毒特性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四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时,发生重症登革热的风险会增加。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对酸、脂肪溶剂、洗涤剂及胰蛋白酶均敏感,但在低温条件下可长期存活。
(二)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台湾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等地区。白纹伊蚊分布范围较广,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现。这两种蚊子喜欢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和日落前数小时。它们通常在室内外的水缸、花盆、花瓶、轮胎等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
(三)流行特征
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可常年发生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无交叉免疫。学校师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集中,人员流动性大,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容易造成登革热的传播和扩散。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通常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一般持续27天。发热时可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疼痛(俗称“三痛”),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或出血性皮疹等。皮疹先见于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和面部。皮疹一般持续34天,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3.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状一般较轻,但在重症登革热患者中,出血症状可能较为严重。
4.其他症状: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二)轻型登革热
症状较轻,发热及全身症状不明显,皮疹稀少或无皮疹,一般无出血倾向,病程较短,通常14天可自愈。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三)重症登革热
是登革热的严重类型,病情发展迅速,可在发病后2448小时内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重症登革热的早期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少尿等,随后可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以及消化道出血、咯血、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症状。
三、学校登革热防控方案
(一)方案名称
学校登革热综合防控方案
(二)防控目标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学校师生登革热的感染风险,及时发现和控制登革热疫情,防止疫情在学校内扩散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防控方法流程
1.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学校登革热监测体系,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工作。每日对师生进行健康巡查,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发热、皮疹等登革热相关症状。
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登革热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导。一旦发现有疑似登革热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工作。
定期对学校环境进行蚊虫密度监测,了解学校内蚊虫的孳生情况和密度变化。可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诱蚊诱卵指数(MOI)等指标进行监测,当BI或MOI超过5时,应及时采取灭蚊措施。
2.健康教育
制定详细的登革热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登革热的防控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定期发布登革热防控知识和信息,包括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组织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讲座和主题班会,邀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家或医生为师生进行授课,解答师生的疑问。
发放登革热防控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海报等,确保每位师生都能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
3.环境整治
定期组织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校园内的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全面清理学校内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花瓶、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