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针灸基础歌诀与常用方剂集锦
引言
中医学博大精深,针灸与方剂同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奏岐黄之妙。针灸以经络腧穴为基础,借针石艾火之助,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方剂则依君臣佐使之道,组药成方,攻邪扶正,调理脏腑。为便于后学者记诵与应用,历代医家总结提炼,留下诸多歌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本文特将针灸基础歌诀与临床常用方剂汇编成册,冀能为同仁及爱好者提供一有益之参考,于临证之际,或可有所裨益。
一、针灸基础歌诀
(一)经络腧穴总括歌诀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此歌诀简明扼要,概括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为经络学习之入门基石。理解此歌,便可知晓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大致路径。
十四经穴分寸歌(节选)
三里膝下三寸,阳陵泉在膝旁。
曲池屈肘纹头尽,合谷虎口歧骨间。
内关腕后二寸取,外关腕后二寸量。
百会头顶中央取,神阙肚脐正中央。
此类分寸歌诀甚多,旨在帮助记忆重要腧穴的定位。学习时需结合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反复揣摩,方能准确取穴。
(二)常用经络歌诀
手太阴肺经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歌
手阳明经廿穴,商阳二间三间列,
合谷阳溪偏历穴,温溜下廉上廉接,
手三里与曲池连,肘髎五里臂臑接,
肩髃巨骨天鼎循,扶突禾髎迎香歇。
足阳明胃经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停,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乳根近,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穴继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注:其他如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歌诀,皆为学习之要,可参考《针灸大成》等经典著作深入研习。)
(三)常用腧穴主治歌诀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此歌诀流传甚广,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穴的广泛主治作用,是临床取穴的重要参考。
井荥输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此歌详述了十二经脉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名称,对理解经气流注及特定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刺法灸法概要歌诀
针刺角度歌
直刺针身与皮垂,深刺五脏俞穴宜;
斜刺四十五度角,肌肉浅薄或避忌;
平刺十五皮内针,头面胸腹刺之微。
补泻基本歌
虚则补之实则泻,徐疾迎随呼吸法,
补泻之要气为宝,气至病所效始佳。
晕针处理歌
晕针莫慌张,即刻起针忙,
头低足略高,保暖静卧良,
指掐人中穴,饮温糖水康。
二、常用方剂集锦
(一)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身疼,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银翘散
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二)清热剂
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