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试题亮点]“对点练”,题材多样,任务点训练到位。“综合练”,既有紧扣课程标准命题的客观选择题,又有针对本复习任务的巩固训练。;一、对点练(2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兰”“蕙”“菊”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联系《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品德的高洁和高尚可知,词人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
答案:①“兰”“蕙”“菊”都是花草。②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落叶送陈羽
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中用落叶不停地飘飞、断蓬不再回归故土,表明二人再见遥遥无期,继而感叹陈羽远行,难于回归故地;②“落叶”和“断蓬”的形象比喻,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对与好友离别的惋惜与不舍分离又无可奈何的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诗中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概括“访者”的形象,解题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从诗句对“访者”的描写中总结归纳其形象特点。诗歌第一句“踏雨来敲竹下门”,说的是“访者”探访好友的时间。他不择晴日,偏偏踏雨而来,可见其不拘一格的率性和高雅的格调。“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探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奇字”已算“无事忙”,非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但“访者”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就先走向水边去看白云,可见其个性的清逸自由。;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位不拘小节、格调高雅、充满闲情逸趣的清逸之士的形象。他访友不择晴日,却踏雨而来,可见他不拘小节;来访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见他充满闲情逸趣;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他就先走向水边去看白云,可见他的清逸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儿,把做镜儿猜。;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闲居者的形象,通过写新开小池周围的美景,描写日常生活,展现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闲适洒脱之情。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是一个心怀抗金壮志但不受重用的爱国志士形象,词人以廉颇自比,抒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答案:①《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描写了词人在新开的池边浮瓜沉李、凿池唤月等生活情景,塑造了词人率真浪漫、随性自然、襟怀洒脱的闲居者形象。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塑造出一个胸怀壮志、心忧天下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形象。;二、综合练(36分)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①(其三)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②捣麨③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④,荐溪毛⑤,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麨(cho):干粮。④玉友:此处指酒。⑤溪毛:溪边的野菜。;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辛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解析:“所蕴含的情感相同”错。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