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经验神效处方精要(附证候适配与医案).docxVIP

李可老中医经验神效处方精要(附证候适配与医案).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可老中医经验神效处方精要(附证候适配与医案)

一、核心思想:处方背后的“扶阳救逆”逻辑

李可老中医的处方体系始终贯穿三大原则:“阳主阴从”的病理观(强调阳气衰微是百病根源)、“破格重用”的用药观(关键药如附子、山萸肉用量突破常规,直达病所)、“病证结合”的辨证观(既守中医证候核心,又衔接西医急危重症诊断)。其自创28首核心方剂及经方活用经验,集中体现“挽危救脱、扶正祛邪”的诊疗特色。

二、急危重症类:救逆挽脱第一方(8首核心方)

1.破格救心汤(心衰、阳脱危症专方)

方剂组成

制附子30~500g(先煎2小时)、干姜60g、炙甘草60g、净山萸肉60~120g、红参20~30g(另煎兑服)、生龙牡粉各30g、活磁石30g、麝香0.5~1g(分冲)。

证候适配(阳脱阴竭证)

核心症状:四肢厥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汗出如油、呼吸微弱、面色灰暗、口唇青紫;

舌脉特征:舌红光无苔或淡紫,脉浮虚大而数或脉微欲绝;

对应西医: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战医案

65岁男性风心病合并肾衰竭患者,突发不能言语、呼吸难续,血压测不出,脉260次/分,证属阳脱阴竭。予附子200g起步的破格救心汤,武火急煎随喂,二剂加附子至400g,三剂加至500g,次日清晨四肢转温、脉缓至90次/分,血压恢复正常,调理1周出院。

关键解析

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即药效核心,需与等量炙甘草同煎以减毒增效,使温阳之力绵长;

山萸肉重用至120g,可敛阴固脱,防止阳气复而阴液竭,与附子形成“回阳而不伤阴”的配伍;

麝香开窍醒神,适用于意识模糊的危重症,无麝香时可用苏合香丸替代。

2.四逆加人参汤(阳虚亡血救脱方)

方剂组成

炙甘草60g、干姜45g、制附子30~100g(先煎)、红参30g(另煎)。

证候适配(阳虚兼亡血证)

核心症状:四肢厥冷、恶寒蜷卧、吐利不止或利止而神疲,虽无显性失血但“亡血”(阴液耗竭);

舌脉特征: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实战要点

60岁垂死老妇,四肢冰冷、血压脉搏测不到,仅心口微温,予附子150g的四逆加人参汤,武火急煎随喂,1小时后生命体征恢复,体现“回阳固脱与生津益血并举”的优势。

3.其他急危重症方速查

方剂名称

核心功效

适配证候

关键用药特色

麻黄汤

解表散寒、宣肺利水

寒闭太阳证(寒战无汗、头痛)

突破“麻黄升压”禁忌,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暴盲,借汗法散邪消肿

攻毒承气汤

通腑泻热、攻毒排毒

急腹症(阳明腑实证合并感染)

大黄、芒硝配伍清热解毒药,适用于重症胰腺炎、肠梗阻

小青龙汤加味

温肺化饮、强心通脉

寒饮射肺证(咳喘痰稀、胸闷)

附子、干姜配伍麻黄、细辛,兼顾温阳与宣肺

三、常见病证类:扶阳调中基础方(12首核心方)

1.附子理中汤加味(脾胃虚寒重证方)

方剂组成

制附子30g(先煎)、干姜45g、红参30g、白术45g、炙甘草30g、砂仁15g(后下)、生姜30g。

证候适配(脾肾阳虚证)

核心症状:脘腹冷痛、喜温喜按、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畏寒肢冷;

对应病证: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

配伍逻辑

附子配干姜温肾暖脾,红参配白术益气健脾,砂仁理气和胃,解决“阳虚则寒凝、气虚则湿阻”的核心病机。

2.温氏奔豚汤(阳虚水气上冲方)

方剂组成

制附子30g(先煎)、肉桂10g(后下)、红参15g、沉香10g(磨冲)、砂仁10g、山药30g、茯苓45g。

证候适配(水气奔豚证)

核心症状:阵发性脐下悸动,气上冲胸,胸闷头晕,畏寒肢冷;

对应西医: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更年期综合征。

3.经方活用特色方

方剂名称

原方加减

适配证候

临床应用案例

桂枝汤加附子

桂枝汤基础加附子30g

营卫不和兼阳虚证(自汗畏寒)

用于产后身痛、过敏性鼻炎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原方加吴茱萸20g、生姜30g

血虚寒凝证(手足厥冷、痛经)

治疗原发性痛经、雷诺氏病

四、疑难杂症类:扶正祛邪攻坚方(10首核心方)

1.乌头汤加味(寒湿痹痛重症方)

方剂组成

制川乌30g(先煎3小时)、麻黄15g、黄芪60g、当归30g、白芍45g、炙甘草60g、细辛15g、生姜45g。

证候适配(寒湿痹阻证)

核心症状:关节剧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局部皮色不红;

对应病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

用药警示

川乌需与炙甘草、生姜同煎3小时以上,口尝无麻味方可服用,避免乌头碱中毒。

2.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寒凝疮疡方)

方剂组成

制附子30g(先煎)、麻黄10g、细辛10g、熟地90g、鹿角胶15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