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的文献综述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树病虫害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果树病虫害是制约全球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直接关系到果实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随着气候变化、种植模式集约化及国际贸易扩大,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断演变,传统防治手段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近十年研究成果,系统总结果树病虫害的病原学、流行规律、防治技术及研究趋势,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果树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与危害

病害分类与特征

真菌性病害:如苹果树腐烂病(Valsamali)、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以菌丝体侵染枝干、叶片,导致组织坏死(Smithetal.,2018);

细菌性病害:如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citri)、桃树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arboricola),通过风雨传播,引发叶斑和果实畸形(王等,2020);

病毒性病害:如苹果花叶病毒(ApMV)、柑橘黄龙病(HLB),通过媒介昆虫(木虱、蚜虫)传播,难以根治(Jones,2021)。

虫害类型及发生规律

刺吸式害虫:蚜虫、红蜘蛛等通过吸食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同时传播病毒(李等,2019);

蛀干害虫:天牛、吉丁虫幼虫蛀食树干,破坏输导组织(Chenetal.,2022);

食叶/食果害虫:梨小食心虫、柑橘大实蝇直接危害果实,造成经济损失(张等,2021)。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防治

传统农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短期内高效,但长期使用导致抗药性上升(如蚜虫对吡虫啉抗性增强)(Wangetal.,2020);

新型药剂:纳米农药(如载药二氧化硅微粒)可提高靶向性,降低环境残留(Liuetal.,2022)。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虫,寄生率达70%-80%(赵等,2021);

微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抑制苹果轮纹病菌孢子萌发(Guoetal.,2019);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对蚜虫具有拒食和触杀作用(Mansouretal.,2020)。

农业与生态调控

抗病品种选育:通过CRISPR/Cas9技术编辑柑橘CsLOB1基因,提高对黄龙病抗性(Jiaetal.,2023);

生态果园管理:间作驱虫植物(如万寿菊)、覆盖反光膜降低害虫栖息适宜度(刘等,2022)。

物理与智能化技术

诱捕装置:性信息素诱捕器精准防控梨小食心虫(张等,2020);

遥感监测:无人机多光谱成像早期识别果树病害(如苹果黑星病)(Barbedo,2021)。

三、研究争议与不足

化学防治的生态风险

部分研究认为低剂量农药仍对传粉昆虫(蜜蜂)有亚致死效应(Sánchez-Bayoetal.,2021),但产业界强调其经济必要性。

生物防治的稳定性

天敌昆虫田间定殖受气候、栖息地限制,效果波动较大(Hajeketal.,2023)。

抗病育种的局限性

基因编辑作物的商业化推广面临公众接受度与法规限制(邓等,2022)。

四、未来研究方向

多技术协同防控:

构建“化学-生物-物理”三位一体智能防控体系,整合物联网实时监测技术。

绿色农药开发:

基于植物免疫诱抗剂(如寡糖链蛋白)设计环境友好型药剂。

生态适应性研究:

评估气候变化(如暖冬)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长期影响。

跨学科融合:

结合分子生物学(病原-宿主互作机制)与大数据模型预测病虫害暴发风险。

结论

当前研究在病虫害发生机制与防治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平衡防治效果、生态安全与经济成本仍是核心挑战。未来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衔接,推动果树病虫害防控向精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文档评论(0)

19980417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