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别单喷!8年农技人教3套最佳复配,防虫稳还减抗性.docVIP

苦参碱别单喷!8年农技人教3套最佳复配,防虫稳还减抗性.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IP

VIP

PAGE/NUMPAGES

VIP

苦参碱别单喷!8年农技人教3套最佳复配,防虫稳还减抗性

前阵子去村里指导,农户老张拿着空的苦参碱瓶子叹气:“这生物药是好,没残留,但单喷治蚜虫,喷完3天虫又爬满叶,白费劲!”种植户李姐更闹心:用苦参碱防菜青虫,按说明喷了两遍,虫没打死,嫩叶倒被喷得卷了边——其实不是苦参碱没用,是没找对“复配搭档”:它像善打“持久战”的生物小兵,缺了“补短板、强战力”的搭档,要么打不透虫壳,要么防不住广谱害虫。

我在绿色农业一线跑了8年,苦参碱是农户最常用的生物农药,但90%人都栽在“单剂使用”上。其实它的复配讲究“机理互补、防效叠加、抗性互减”,比如配化学药减抗性,配生物药提安全,配助剂扩附着。今天这篇指南,不光给你3套“场景化复配方案”,更教你“怎么混、配多少、避哪些坑”,让苦参碱既保绿色又保收成。

一、先破3个复配误区:90%人用错苦参碱,都栽在这

用苦参碱复配,先避开这些“致命错”,不然再好的搭档也白搭:

误区1:随便混“化学药”——要么失效,要么烧叶

有人觉得“苦参碱+强效化学药=防效翻倍”,比如和高浓度敌敌畏混,结果苦参碱的生物碱被破坏,喷完既没防效还烧了作物嫩叶。苦参碱是弱酸性生物源农药,只能跟中性/弱酸性药混,碱性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会让它“失活”。

误区2:只看“防虫谱”,不看“抗性机理”

比如单治蚜虫,总混吡虫啉,长期下来蚜虫对两者都产生抗性,最后“双失效”。好的复配要“机理不同”:苦参碱靠破坏虫体细胞膜,搭档要靠抑制虫体酶系(如吡虫啉)或堵塞气孔(如螺螨酯),才能“打虫不重复,抗性难形成”。

误区3:浓度“凭感觉”——要么没效,要么超量

有人混药时“苦参碱多倒点,搭档少放些”,比如0.3%苦参碱水剂本该1:1配10%吡虫啉,结果倒成2:1,导致药害;也有人为省药,把比例调成1:3,防效直接打五折。复配必须按“有效成分含量”算比例,不能凭瓶身容量瞎混。

二、苦参碱复配的3个核心原则:先搞懂,再混药

不管跟什么配,都要守住这3个原则,既保安全又保效:

兼容性第一:先做“小试”——取少量两种药,按比例混在烧杯里,观察10分钟,没分层、没沉淀、没气泡,再喷在作物下部老叶上,24小时没药害(叶尖不卷、没斑点),再大面积用;

机理互补:避开“同机理搭档”——比如苦参碱是“触杀+胃毒”,别再配同样触杀型的氯氰菊酯,要配“内吸型”(如噻虫嗪)或“熏蒸型”(如异丙威),扩大作用方式;

浓度精准算:按“有效成分”算比例——比如0.3%苦参碱水剂(有效成分0.3g/100mL)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g/100g),要让两者有效成分比例1:1.5,即100mL苦参碱配15g吡虫啉,别按“瓶/袋”算。

三、苦参碱3套最佳复配方案:分场景用,防虫稳准狠

按“主要防治对象”分方案,每套都有“配的理由、具体比例、用法细节”,直接抄作业就行:

1.方案1:防刺吸式害虫(蚜虫、粉虱、蓟马)——苦参碱+吡虫啉(绿色种植首选)

为啥是最佳?

苦参碱触杀快(喷药2小时虫体变软),但内吸弱;吡虫啉内吸强(能被作物吸收到叶背),但触杀慢,两者配着来,叶正面的虫靠苦参碱杀,叶背的虫靠吡虫啉“诱杀”,防效从60%提至90%,还能减吡虫啉的抗药性。

具体配方(以防治蔬菜蚜虫为例):

药剂选择:0.3%苦参碱水剂(生物源,低残留)+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低毒化学药);

有效成分比例:1:1.5(苦参碱有效成分0.3g对应吡虫啉有效成分0.45g);

实际用量:100mL0.3%苦参碱水剂+15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30kg(约1喷雾器);

用法:上午9点前(虫活动弱)喷,重点喷叶背、嫩梢(蚜虫聚集处),间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别超3次(避免抗性)。

注意:

果树(如柑橘)用,吡虫啉换“噻虫嗪”(内吸性更强,能到果实表面),比例不变;

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别在苗期超量,1喷雾器最多兑12g吡虫啉,避免嫩叶卷边。

2.方案2:防鳞翅目害虫(菜青虫、甜菜夜蛾、棉铃虫)——苦参碱+甲维盐(高防效首选)

为啥是最佳?

苦参碱能破坏虫体表皮,让甲维盐更容易“钻进”虫体内——甲维盐靠抑制虫体神经酶系杀大虫,苦参碱靠胃毒杀小虫,两者搭配,从卵到成虫都能防,尤其针对“苦参碱单治杀不死的3龄以上大虫”,防效能提至85%以上。

具体配方(以防治番茄夜蛾为例):

药剂选择:0.3%苦参碱水剂+5%甲氨基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