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鹊桥仙》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鹊桥仙》分层同步限时作业

一、课内知识巩固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顾:忍心回头看。 B.金风:秋风。

C.纤云:纤细的云。 D.朝朝暮暮:朝夕相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以巧妙的云图衬托织女的风华,与“飞星传恨”的凄苦氛围形成对比。

B.“迢迢”写银河辽阔突出相思之苦,“暗渡”既点“七夕”题意,又表达相会的艰难。

C.“金风玉露”化用于“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的诗句,洋溢及时行乐之意。

D.全词每阕前三句写景抒情,后两句议论。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3.词牌“鹊桥仙”表达的是“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秦观此词却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4.根据秦观《鹊桥仙》进行默写。

(1)《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描绘云彩显示出织女的手艺,描绘星星传递离愁别恨的两句是:“,。”

(2)《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美久别情侣银河之畔的一次相会,胜过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的两句是:“,。”

(3)《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流水喻缠绵之情的一句是“”,写不忍离去的一句是“”。

(4)《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两句是:“,。”

二、对比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明时间、人物,一“慵”一“懒”,明描情态,暗写心理——牛郎织女都盼望着尽快团聚,以慰相思之苦。

B.上阕后两句承上一句“妒”字,以月姊嫦娥的孤独忧愁、风姨嫉妒而兴风吹雨来突出牛郎织女“双星良夜”相聚的美好。

C.下阕词人对牛郎织女相会及离别归去的情景并不过多着墨,而把笔触直接深入到两人的内心世界——不见亦苦,相见亦苦。

D.新欢不抵旧愁,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本词与秦观《鹊桥仙》立意相同,都突出了牛郎织女别离的悲剧无休无止,痛苦无穷无尽。

6.本词和秦观的《鹊桥仙》都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锦楼:乞巧节时,当时富贵人家在庭中所结的彩楼。

7.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8.请说明两首词中都用到了什么典故,并分析两位作者用此典故的不同用意。

三、文化思维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很广。

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宋代文人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w3608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