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微教材
认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我们简称外植
体,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营养、激素、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下
进行培养,获得完整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萌芽到成经历了三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阶段20世纪
初~30年代中期,1904年,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菜的胚;1922年,克服其
种子发芽困难的问题,获得大量兰花幼苗;1925年,莱巴赫亚麻种间杂交幼胚
培养得到杂种;1933年,李继侗和沈同用加有银杏胚乳提取液的培养基成功培
养银杏胚。第二阶段奠基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到50年代中),1934年,怀
特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
获得成功;1939年,怀特等培育出连续生长的培养物,建立了一套比较经典的
培养方法与培养基。被后人誉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1943年,怀特出版
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1957年,斯库格、米列尔提出了激素调控理论。
1958年,英国科学家史都华德等用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成功诱
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的小植株,首次证实了细胞全能性理论。1958年,威
克森提出了快繁的初步设想,后来被发展成一系列技术广泛用于生产。迅速发展
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1960年,有人成功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
质体,利用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兰花,形成了“兰花产业”;1962年,穆拉希吉和
斯库格两个发表了MS培养基的成分,并用两个人的首字母命名。1964与1967
年,分别获得了曼陀罗和烟草单倍体植株;1978年,梅尔彻斯等人将番茄与马
铃薯进行体细胞交杂获得了第一个属间杂种;1983至今,相继获得水稻、棉花、
玉米、小麦、大麦、番茄等转基因植株。在组培发展史上,我国科学家也作出了
多方面的贡献。如早期的李继侗、罗宗洛、罗士伟、崔瀓等人都做了很多有价值
的工作。进入70年代以后,我国科学家在原生质体培养以及花药培养做出了举
世公认的重要成绩,得到了世界同行的普遍重视和赞赏。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基于植物细胞全能性基础。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
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
的潜在能力。
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程序
微教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称快繁或微繁。快繁(微繁)基本程序:选择母本植株,
从母株上获取外植体,经过适当处理,接种到培养基上诱导培养,促进分化长芽,
使芽的数量增多,我们通过继代培养,然后再经过生根培养,获得试管苗,为了
适应自然界环境,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移栽炼苗,才能移栽至自然土壤中。组
培苗按其培养过程可分为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移栽四个阶段。
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特点与应用
可以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打破季节的限制和环境条件的不利用影响,条件均
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生长周期短,繁殖率
高。植株比较小,往往20-30d为一个周期。管理方便,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
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
1.用于快速繁殖苗,一个单株一年可以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而且均来
自单一的个体,遗传性状一致。例如一株葡萄一年繁殖到3万多株,一株兰花一
年殖到400万株。
2.用于种苗脱毒,对于无性繁殖的植株,由于病毒的感染严重影响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除去植物体内的病毒,得到大量的无
病毒种苗。已经取得成功的有马铃薯、草莓、香蕉等。
3.用于远缘杂交,利用组织培养可以使难度很大的远缘杂交取得成功,育成
一些罕见的新物种。
4.用于保存种质,且保存时间长,易保存。可用于突变育种,采用组织培养
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具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
中国林科院用逐步加大培养基中盐的浓度,直接获得耐盐的杨树株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