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与敬老文化.pptxVIP

重阳节与敬老文化.ppt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阳节与敬老文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佳节,既是登高赏秋的文化盛会,也承载着尊老敬老的深厚情感。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共同庆祝这个承载千年文化的节日。作者:

重阳节概述农历九月初九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登高节因登山习俗而得名登高节,也因赏菊传统被称为菊花节。

重阳节的起源1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重阳节记载可追溯至这一时期。文献中已有相关活动描述。2汉代重阳节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许多家庭开始庆祝这一节日。3唐代重阳节正式被确立为传统节日。唐玄宗下诏将其纳入官方节日。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九九重阳,寓意长久九为阳数之极,两九相重,寓意长久吉祥。阳气至极,应当庆贺九月九日,阳气达到顶点,是值得庆祝的日子。登高望远,怀念故乡借登高远望,寄托思乡之情,抒发内心情感。

重阳节传统习俗登高登山或登高处,寓意步步高升,也可远眺家乡。赏菊欣赏菊花,品尝菊花茶,象征长寿和坚贞品格。插茱萸佩戴茱萸,可避邪驱病,保佑平安健康。吃重阳糕享用糕点,谐音高,寓意节节高升。

登高习俗的由来避灾祛邪相传登高可避开灾难。古代传说,登高可躲避瘟疫和邪气。祈求长寿登高象征攀登人生高峰。人们祈愿如山般长寿,生命延续。欣赏秋日美景九月天高气爽,风景宜人。登高远望,尽享秋日绝美景色。

赏菊文化菊花象征高洁菊花在霜降时节仍然盛开,象征坚强、高洁品格。它不与百花争春,却在百花凋零后傲然绽放。唐代以来的文人雅趣唐代以后,文人雅士常在重阳节赏菊题诗。陶渊明、李白等名家都留下许多咏菊佳作。菊花酒的饮用传统重阳节饮用菊花酒,据说可以延年益寿。人们将菊花浸泡在酒中,饮用后可强身健体。

插茱萸习俗采集茱萸重阳前一日,家人采集新鲜茱萸。茱萸是一种红色小果实,有特殊香气。制作香囊将茱萸装入小布袋制成香囊。有些地区还会添加其他药材增强功效。佩戴方式将香囊佩戴在衣服上或手臂上。儿童通常佩戴在胸前,保护心脉。现代传承现代社会仍有佩戴茱萸的习俗。体现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重阳糕的文化意义糕与高谐音重阳糕与高谐音,象征着人们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期盼。古人认为食用重阳糕能带来好运。象征步步高升多层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每一层代表人生的一个阶段,层层叠加,象征生活不断进步。各地特色重阳糕中国各地重阳糕各具特色。北方多为蒸制,南方则偏好油炸。材料从米粉到面粉,馅料也多种多样。

重阳节与文学艺术重阳诗词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咏唱重阳的诗词。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著名。绘画作品重阳题材绘画丰富多彩。表现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等场景,色彩鲜明,意境深远。音乐表达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中有重阳节内容。表现重阳习俗和敬老情怀,旋律优美动人。

敬老文化的起源远古时期尊老敬老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年长者掌握生存技能和经验,享有尊重。儒家思想确立孔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成为儒家核心价值观之一。制度化发展历代封建王朝将敬老文化纳入统治体系。官方推行养老政策,表彰孝子贤孙。

敬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尊老尊重老年人的地位和尊严。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老人足够的尊重和礼遇。敬老敬重老年人的阅历和智慧。虚心向老年人学习,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爱老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助老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生活照料,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朝代主要养老制度特点周代养老礼制规定五十为艾,六十为耆,七十为老,八十为耋汉代三老制度选拔乡里德高望重老者为三老,参与地方治理唐宋养老赐爵对高龄老人赐予爵位,减免赋税,设置养老机构

重阳节与敬老文化的结合1989年中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开始将传统节日与敬老主题结合起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正式确立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老年节。21世纪重阳敬老活动全国普及。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现代社会中的敬老文化家庭养老模式变迁从传统大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多元化养老转变。小家庭结构下探索新型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体系建立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包括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和养老机构。互联网时代新形式数字化养老服务日益普及。智能设备助力老年生活,线上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

敬老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70%赡养责任子女承担老人生活所需。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65%精神慰藉情感关怀同样重要。定期探望,电话问候,共度节日,缓解老人孤独感。85%代际沟通促进家庭和谐的关键。理解代际差异,尊重老人生活方式,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社区敬老服务养老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完善。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方便老年人使用。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健康检查等。形成邻里互助的社区氛围。文

文档评论(0)

lcy1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