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练习--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练习--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练习

原始农业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1.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炭化黍粒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这些发现最直接表明当时该地区()

A.已进入青铜时代

B.出现原始农业的萌芽

C.形成早期国家形态

D.掌握冶铁技术

2.浙江上山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1000年的炭化稻粒及加工工具,构成从栽培到食用的完整证据链。这一发现说明()

A.长江流域最早栽培水稻

B.原始农业推动定居生活

C.稻作技术传播至黄河流域

D.新石器时代以渔猎为主

3.半坡遗址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结构,而河姆渡遗址则流行干栏式建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信仰不同

B.生产技术高低

C.自然环境差异

D.族群审美偏好

4.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核心,河姆渡文化集中在长江下游,大汶口文化分布在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则覆盖多个区域。这种分布状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A.连续性特征

B.多元一体格局

C.领先世界地位

D.起源单一性特点

5.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有的随葬玉器多达百余件,有的则一无所有。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

B.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C.早期国家制度形成

D.男性主导社会生产

6.龙山文化以蛋壳黑陶为工艺巅峰,陶器胎壁仅0.5毫米,采用精湛轮制工艺,同时晚期玉器发达,如山东龙山的玉璋、玉璧。这些器物的主要功能是()

A.日常生产工具

B.财富与权力象征

C.对外贸易商品

D.宗教祭祀用品

7.下列遗址中,能够为研究粟作农业起源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陕西半坡遗址

C.浙江河姆渡遗址

D.四川三星堆遗址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炭化黍粒,同时发现了石铲、石磨盘等农业工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重要证据。

材料二: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300-7800年)发现了大量贝壳堆积、木构建筑残件及早期陶器,但未发现明确农作遗存。

材料三:陕西半坡遗址出土了距今约6000年的粟粒,以及半地穴式房屋遗迹和彩陶。彩陶上有人面鱼纹等图案。

材料四: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骨耜,以及干栏式建筑遗迹。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北方原始农业的主要作物和生产工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分析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两种不同经济形态。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夏朝社会特征

9.下表为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据材料可知二里头文化()

类别

考古发掘

宫城

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

祭祀

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力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

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

作坊

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A.灿烂发达影响后世

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城市规划形成制度

D.是夏朝都城之所在

10.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群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这一布局主要体现了()

A.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

B.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

C.封闭保守的生活态度

D.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里头遗址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力被上层贵族垄断。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材料三:《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材料四:《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早期国家特征。

(2)材料三、四的记载反映了夏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在研究早期国家中的作用。

商朝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

12.甲骨文中有王字的多种写法,字形像一个站立的大人,头戴王冠。这一发现可用于研究商朝的()

A.农业生产状况

B.文字演变历程

C.政治权力结构

D.手工业发展水平

13.商朝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祭祀字样,涉及祭祀对象、仪式流程、所用祭品等内容。这反映出商朝()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祭祀活动破坏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