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轻松学历史、每日一练)+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轻松学历史、每日一练)+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松学历史一课一练准对学习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能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发掘史料是()

A.元谋人的门齿化石 B.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C.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D.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2.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技术的是()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红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3.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积石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部落联盟出现 B.阶级分化明显 C.早期国家产生 D.建筑工艺高超

4.黄河中游的半坡仰韶晚期115号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算成新鲜小米有500多公斤;山东胶县三里河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算成新鲜小米约有2000公斤。据此可知当时()

A.早期国家形成 B.贫富差距扩大 C.氏族制度瓦解 D.原始农业发展

5.《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禹废除“家天下”政治制度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6.(2025广东深圳期中)下表是甲骨文中关于官员的部分记录。由此可推知,商朝()

官员类别

示例

神职

卜、巫、祝

文书

作册、史

司法

财政

多贾、牧

武职

多箙(盛箭的器物)、亚

基层管理

族尹(治理)、里君

王的私人生活管理

宰、寝、多犬

A.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政府组织B.礼乐制度影响国家治理

C.封建国家管理体制日趋成熟D.社会经济受到中央控制

7.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分支,其遗址中除了彩陶,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和粟的遗存。这表明半坡居民()

A.适应了北方干旱的自然环境 B.主要从事渔猎活动

C.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方式完全相同 D.已发明文字

8.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刃部磨制锋利,柄部钻孔便于安装木柄。这种工具的主要用途是()

A.砍伐树木 B.耕地播种 C.捕猎动物 D.制作陶器

9.(2025湖南衡阳调研)传说中炎帝是生活在今渭水流域一带的氏族部落首领,传说中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黄土高原一带。两个部落沿黄河、渭水东迁,尽管有冲突和战争,但最终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主的华夏族。这体现了()

A.部落之间的交融B.国家雏形的出现

C.社会经济的发展D.氏族公社的没落

10.(教材习题改编)(2025河南信阳期中)夏朝历法《夏小正》经文只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等,内容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等。这反映出《夏小正》()

A.推动了甲骨文字的出现

B.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

D.汇集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意趣

二、非选择题(12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3千纪中叶前后开始,黄河中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些规模达到上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呈现出了有别于普通聚落的超常特征。这类大型聚落有山西汾河河谷的陶寺城址、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石家河聚落群、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的▲城址等。据考古发现,陶寺中期城址面积有300万平方米以上,这是中国龙山时期最大的城址之一;城内有宫城、观象台、普通居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墓地和道路等多种遗存。在城南小城内,发现大墓一座,墓内有玉钺、琮、璜、玉石兵器,以及成组的彩绘漆木器和彩绘陶器等陪葬品,还随葬10具完整的猪骨,这显示墓主相当富有……这种大型聚落可称为中国古代初期的城市。

——摘编自牛世山、杨婧雅《中国古代初期

城市的营建考察——以石家河聚落群、陶

寺城址为例》

材料二晋——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西周初年,这里有一唐国,可能是陶唐氏的后裔所建,成王时灭唐,封叔虞于此,袭用唐之国号,后改国名为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晋国所在地的居民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夏朝的遗民,又有众多的戎狄之族。针对多源文化传统的居民构成,晋国的统治者用“夏政”和“戎索”分别治理,使之各得其宜。晋的治国策略体现了周王室力求安定天下的良苦用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阅读材料一,写出“▲”处的城址名称,并以山西陶寺遗址为例,概括中国古代初期城市的“超常特征”。

(2)根据材料二,写出其所涉及的西周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国统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