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轻松学历史、每日一练)+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docxVIP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轻松学历史、每日一练)+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轻松学历史一课一练准对学习

PAGE

PAGE1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选A。元谋人的门齿化石是考古发掘的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故选A。想象图、复原头像、分布图都是后人在一定史学研究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不是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排除B、C、D。

【方法技巧】史料价值的判定——分类法

(1)文献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受个人、政治等因素影响,部分史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2)实物史料:能较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可信度高,史料价值高,可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弥补其不足。考古史料属于此类,但年代鉴定较难,不系统,不能全面反映时代面貌。

(3)口述史料:可与文献、实物等史料相互印证,但可能受年代久远、作者立场等的影响,未必完全真实客观。

2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的历史解释。具体解析如下:

3.选C。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国家的雏形逐渐出现,故选C。世袭取代禅让是在夏朝时期,排除A;实施内外服制是在商朝时期,排除B;井田制度出现在西周时期,排除D。

3.选B。牛河梁遗址积石冢群墓葬有中心大墓、中小型墓等之分,大墓随葬玉器多且档次高,表明当时已出现因财富占有不同而产生的等级差别,反映出阶级分化明显,故选B项;部落联盟出现通常指多个部落联合形成更大政治实体,但材料仅聚焦单一遗址内的墓葬等级,未提供部落间合作或联盟的证据,排除A项;早期国家产生需具备政府、城市、文字等要素,红山文化虽复杂但未发展出国家形态,仍属原始社会末期,排除C项;建筑工艺高超如积石冢建造虽体现技术,但材料核心是随葬品差异而非建筑水平,故不能以此说明工艺成就,排除D项。

4.选D。【解析】略

5.选A。时空定位:夏朝王位世袭制

6.选A。时空定位:商朝

逻辑梳理: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内容可知,商朝的官员类别涵盖了神职、文书、司法、财政、武职、基层管理以及王的私人生活管理,这显示出商朝的政府组织已经相对复杂和完备,能够处理国家和社会中的多种事务,A项正确。

余项排除:礼乐制度涉及的如礼仪、音乐方面的等级秩序等未在材料体现,排除B项;商朝并非封建国家,而是奴隶制国家,排除C项;材料并未直接提及社会经济是否受到中央控制,排除D项。

7.选A。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环境,粟耐干旱,A正确;半坡居民以农业为主,B错误;河姆渡是干栏式房屋和水稻,生活方式不同,C错误;半坡遗址未发现文字,D错误

8.选B。骨耜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工具,用于耕地播种, B正确;砍伐树木用石斧,A错误;捕猎用弓箭、石矛,C错误;制作陶器用陶轮,D错误。

9.选A。材料信息显示,炎黄部落通过迁徙、冲突和战争等形成了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主的华夏族,这体现了不同部落之间的交融,A项正确;炎黄时期出现了部落联盟,而非国家雏形,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不能说明氏族公社没落,排除D项。

10.选B。夏朝历法《夏小正》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等,内容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等,说明《夏小正》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B项;《夏小正》是历法,与甲骨文字的出现关联较小,排除A项;夏朝尚未形成完整的历法体系,排除C项;农耕、蚕桑、养马等并非贵族阶层的生活意趣,排除D项。

12.(1)名称:良渚。

特征:规模较大;功能多元;出现较大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2)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策略:因地制宜、因事而异。

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交流;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